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小人物们的“非遗”梦  潘伊川表现少数民族风情的蜡染作品。类似这样的工艺品如今在市场上屡见不鲜,这到底是降低了艺术的价值?抑或是为传统工艺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已经变得很难回答。   编者按: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耳熟能详的是申报、审批的种种程序,专家学者的各种呼吁。可是,对真正传承着这些具体而微的艺术(手艺)的民间艺人却所知甚少。这促使我们不禁想走近这些普通的小人物,看看他们的真实世界。    ○他们都是最平凡的小人物,却和祖先留下的遗产相关...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科技之剑保驾“非遗”           中国文化报(叶婧瑜):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在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的同时,也给其保护和传承带来新的机遇。在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科技应用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呢?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学者。    与有形的文化遗产不同,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托人而存在,以声音、形象、技艺为表现形式,靠口传心授传承,这就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常脆弱,稍有不慎就有消失的危险。    科技手段很早...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浙江:“非遗”普查推广“宁波模式”          本报讯  在两个月时间里,全市4600多个村和450多个社区投入普查工作,20万张普查简表被发放,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线索共上报30万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普查信息交流;培训了4300多名业余普查员,一支覆盖全市的庞大业余普查员队伍建立起来;同时向市民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搜宝行动。8月13日至14日,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试点会上,这种被称为“宁波模式”的做法得到推广。    2007年初,浙江省文...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夯实民间舞蹈传承人基础      中国文化报(白洁):民间舞蹈是人们自发创造的艺术形式,它以身体的动态直接传承和体现了民族的传统文化。56个民族的民间舞蹈绚丽丰富,令人炫目。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其实质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传承“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民族文化精神,传承中国文化风格和各民族的审美情趣。    民间舞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自身特点:其一,民间舞蹈的群众普遍参与性。我国的民间舞蹈多是大型的、广场性的、群众广泛参与的民...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不是摇钱树 破解“非遗”保护新课题          眼下,一股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热潮在涌动。但“热闹”的背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让人担忧――  “限时题目”有压力  2006年5月,安徽省19个项目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3项省级“非遗”名录出炉、8人当选国家“非遗”传承人、数十位省级“非遗”传承人评出。  “安徽省‘非遗"保护起步较晚,2005年关于申报国家名录的第18号文件下发后基本才正式开始,”省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保护好还是原生态好       报载,《阿诗玛》的故乡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政府近年来提出这样的口号:让《阿诗玛》回到民间!为此,该县启动了“《阿诗玛》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由县财政拨出保护经费培养传承人。尽管此前《阿诗玛》有了许多整理文本,但它代替不了民间艺人的撒尼月琴弹唱,因为《阿诗玛》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唱出来的。的确,由于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阿诗玛》在申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完整地说唱这部叙事长诗了。因此,培养文化遗产传承人...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拿什么来保护你,我的“非遗”         随着第二个文化遗产日的过去,首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节的闭幕,“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线。大型活动带来的热度,在活动散场之后并没有降温,与前稍稍有所不同的是,一些理性的、冷静的思考更多地得到了表达。在种种言说和论争的“喧嚣与骚动”之后,人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潮流”之后的悖论。     一些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民间人士提出“申报制不如普查备案制”,引起了新的讨论。尽管人们对这些方案设...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我们该传承什么?     扬州新闻网讯 (记者 肖固 陈跃 晔敏) 近期,本报对扬州第一批6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报道,不少读者打来电话表示,看得过瘾!希望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全面了解扬州的“非遗”、“非遗”保护与经济、继承与创新等方面的情况。   昨天下午,本报专门邀请了这六位大师以及非遗保护中心、工艺美术行业的专家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碰撞交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是“文脉”,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非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扬...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保护屡遭冷遇 何时才能成"大合唱"?           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则是其活性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依附于传承人而存在。保护传承人,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日益稀少的“独门绝技”,我们该反思:该怎么拯救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这是范正安表演的山东泰安“单人皮影”,也叫“十不闲” ?D?D摆弄皮影人儿,唱词念曲,鼓乐伴奏……全由一人包揽,手、脚、嘴都没闲着。拥有...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田青:"自觉自愿"地抛弃民族文化最可怕     6月8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亮相中华世纪坛。古拙传神的木板年画、巧夺天工的剪纸刻纸、惟妙惟肖的皮影、趣味横生的木偶、雅致精细的传统染织……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的五大代表性门类令所有观众惊叹。明日,专题展将落下帷幕。在展览即将结束之际,中国艺术研究院“非遗”研究保护中心主任田青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吗?   田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用两个字可以形容,那就...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