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9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十六   
搜索
专题报道
图为重庆市黔江区民族小学打造的农耕文化长廊 学校如何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融入课堂教育,更接民族“地气”进行传承与发展?记者本月跟随“武陵山乡美·齐力奔小康——聚焦重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暨民族团结进步新风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黔江找到了答案。 “土家铜铃舞”“小南海渔歌”“千人葫芦丝”“咚咚喹”……走进重庆市黔江区民族小学,民族图腾、民族文化长廊等具有土家族、苗族传统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入门可见——“家斗吊脚、雕花门窗、飞...
查看更多
视频集锦
小相狮舞是古老、传统的汉族民俗舞蹈,是中原狮舞的杰出代表,素有“中原第一狮”、“中华第一狮”的美誉。通过地台、桌凳、高架及高空多种形式的表演,展现其自然大方、稳重细腻的高超技艺,刻画狮子威武、刚烈的气质和勇猛、传神的灵性。这项承传拼搏奋斗的民族精神、固守民族传统文化的非遗项目,每至年节、祭祖、庙会等特殊的日子,总是在中原大地上绽放异彩,饱含着人们驱邪避灾、镇宅固本、祈福纳祥、人兴财旺的美好愿望。
查看更多
视频集锦
河南省鹤壁市每年的“浚县正月古庙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一个传统庙会,庙会上表演形式非富多彩,三层人叠起的高跷、太师椅上高空翻滚的舞狮、铿锵热烈的盘鼓、欢乐喜庆的秧歌、悠然自得的旱船、飞腾穿梭的龙灯以及竹马、抬阁、背阁、抬老四、顶灯、大头舞、散河灯等等的民间社火表演让游客大饱眼福。往年的“浚县正月古庙会”从正月一直到二月二都熙熙不散,吸引着晋冀鲁鄂皖周边省市及海内外的旅人流连忘返,无怪乎有着“华北第一大古庙会”的美誉,被加拿大学者称为“中国的狂欢节”。接...
查看更多
视频集锦
马街书会,俗称“马街十三会”,是全国民间曲艺艺人的盛会,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在宝丰县马街村东的麦田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成百上千名曲艺艺人三五结伴,或坐车或步行,负鼓携琴,汇聚于此,扎下摊子,打响简板,拉起琴弦,以天作幕,以地为台,亮艺说书。期间,周围远近百里的村民,也身着新装,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前来赶会,听书、写书,尽情享受书会带来的欢乐。书会上,民间杂耍,美食小吃,放风筝,吹糖人,豫西非遗项目展示竞艺,各类摊位不计其...
查看更多
视频集锦
在河南省焦作市活跃着一种独特的传统舞蹈——苏家作龙凤灯舞,它将龙舞和凤舞和谐结合,形成了全国唯一的民族民间舞蹈形式,其表演套路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二龙戏凤、 今天,焦作苏家作龙凤灯舞带着它的非遗小伙伴组团来拜年啦。太极拳、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等等非遗项目,一次让你看个够!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隆林黑米粽,是隆林人民节庆时必备的传统小吃之一。隆林壮族过春节,从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起家家开始忙着包粽子,每家都包几十斤,主要用于节日食用和送礼。黑米粽是用云贵高原盛产的草果、板栗、绿豆、胡椒、黑糯米、芝麻秆灰、猪肉等药物相拌,并用具有“通经活络”作用的粽粑叶包成粽子,制作而成的一种黑色的粽子。 黑米粽是稻作文化衍生出来的美食,制作方法特别。隆林黑米粽有两类,一类是用天然黑糯米制作,另一类是用一般糯米通过糯谷心草灰或者芝麻秆灰染色制作,但...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