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3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   立夏 立夏
搜索
专题报道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开幕式现场 非遗影像展入围作品《红事》海报 非遗影像展入围作品《克智少年——吉则尔曲》海报 作为承载民族文化的基因之一,非遗很古老;作为载体多端、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现代媒体技术,影像很时髦。非遗与影像的相逢,在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新的表现形式和表达空间的同时,也成为学者关注文化保护传承与创造创新的交叉学科领域。如何用镜头记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上,北京京剧院表演《三岔口》选段(摄影:陈曦) 在第五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上,国家级非遗项目木版水印技艺展示 在第五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上,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雕梁制作技艺引人关注 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上舞龙表演 在第九届智化寺音乐文化节上,展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智化寺京音乐...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原标题:丝绸之路非遗传承与发展专家讲座和西北五省区论坛积极探索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之路 6月3日下午和6月4日上午,丝绸之路非遗传承与发展专家讲座、丝绸之路非遗传承与发展西北五省区论坛在敦煌举办,全国非遗领域知名专家吕品田教授、赵罡教授作专题讲座,9位来自西北五省区的非遗工作专业人员和高校、研究机构学者紧紧围绕西北地区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交流讨论,共同探索非遗保护之策。 专家讲座由省文化和旅游...
查看更多
各地风采
6月3日,长沙雨花非遗馆,演员在表演原创现代非遗节目《天下非遗聚雨花》。(摄影:李健) 6月3日,湖南省文化馆,观众在体验传统素烧坯勾线。(摄影:李健) 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3日,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在湖南省文化馆启动。本次活动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以“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为主题。其中,省文化馆以静态展览为主,雨花非遗馆以动态展示为主...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6月3日,长沙雨花非遗馆,演员在表演原创现代非遗节目《天下非遗聚雨花》。(摄影:李健) 6月3日,湖南省文化馆,观众在体验传统素烧坯勾线。(摄影:李健) 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3日,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在湖南省文化馆启动。本次活动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以“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为主题。其中,省文化馆以静态展览为主,雨花非遗馆以动态展示为主...
查看更多
人物
纪念刘兰芳从艺60周年优秀评书评话节目展演现场,刘兰芳为观众说书(摄影:张岩) 原标题:她,始终眷恋着曲艺舞台——刘兰芳从艺60周年回眸 说古皆是忠孝节义,道今全为播善扬真。从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一个时代集体记忆的《岳飞传》到《杨家将》《呼家将》《樊梨花》等传统评书,再到《一代儒将陈毅》《中华好人颂》《古今荣辱谈》《虞舜大传》等中长篇新书,以及以全国道德模范为原型说演的《生死接力》《大孝惟忠》等短篇故事,评书表演...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小观众体验非遗缂丝技艺(摄影:卢旭) ”……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参观者络绎不绝,人潮涌动中赞叹声连绵不断。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于6月7日至10日在广州市举办。40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齐聚羊城,通过展览、展演、座谈、论坛等系列活动,展现中国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作为活动重头戏的“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
查看更多
非遗影像展
 “一部影片记录了传承人艺术人生最后的时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当前非遗影像记录的迫在眉睫!”作为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 中国实践”学术论坛发言嘉宾,楼坚讲述了在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 “2017年钱江视频在拍摄湖剧传承人许丽娟老人的后期剪辑过程中,得知她过世的消息,让我们很受打击。我们记录了许老先生艺术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同时,也记录了湖剧这一传统剧目的珍贵影像资料。”楼坚在浙江钱江频道工作多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一部影片记录了传承人艺术人生最后的时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当前非遗影像记录的迫在眉睫!”作为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 中国实践”学术论坛发言嘉宾,楼坚讲述了在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 “2017年钱江视频在拍摄湖剧传承人许丽娟老人的后期剪辑过程中,得知她过世的消息,让我们很受打击。我们记录了许老先生艺术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同时,也记录了湖剧这一传统剧目的珍贵影像资料。”楼坚在浙江钱江频道工作多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会场活动现场展示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摄影:姜晓丹)   近年来,我国各地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不断涌现,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品”。这既拉近了文物和公众的距离,让传承千百年的文化遗产逐渐“活起来”“火起来”,也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升级,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下简称“遗...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