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专题报道
非遗夏令营、非遗微课堂、非遗美食节、非遗音乐节、非遗研学、非遗市集……这个暑假,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的“清新福建·共享非遗嗨一夏”主题活动完美收官。396场闽味十足的系列非遗示范性活动,强化了福建很清新很生活的场景打造,展现了福建多彩非遗的时代活力。 非遗+世遗,活化利用出精彩 福建作为非遗大省,是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类别非遗名录(名册)的省份,有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有国家级非遗代...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发布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化行业系列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以下简称“标准”),对民间文学等十大门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应采集、著录的内容及其相应要求进行了归纳提炼。该标准更好地明确了非遗数字资源采集著录工作的具体方向和重点内容,提升了记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有利于我国非遗立档研究、保存保护、传承弘扬。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查看更多
要闻
巧夺天工的银饰,华美多彩的红釉彩瓷,外酥里嫩的烤全羊,满口留香的麻饼……9月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畅游北疆 多彩非遗”——“非遗+旅游”体验展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举行。争奇斗艳的非遗文化产品、精彩纷呈的文化消费新场景、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让这场滋味十足的“文化盛宴”吸引了各方目光。 户外展区 室内展区 多姿多彩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让非遗“活起来”,7月22日开始,由兰州市图书馆联合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举办的“书香非遗阅享夏日——甘肃非遗体验之旅”系列9场暑期活动火热进行,活动聚焦甘肃省非遗技艺与文化,邀请省内非遗名家现场做客讲授,带领广大读者一同体验历久弥新的非遗文化,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追捧。近日,活动圆满收官,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图书馆“搭...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重新认定部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通知 (粤文旅非遗〔2023〕53号) 各地级以上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为加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工作,明确和落实保护责任,按照《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有关规定,经过推荐、评议和公示等程序,我厅调整了18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现重新予以认定并公布。 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重新认定部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通知 (粤文旅非遗〔2023〕53号) 各地级以上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为加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工作,明确和落实保护责任,按照《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有关规定,经过推荐、评议和公示等程序,我厅调整了18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现重新予以认定并公布。 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8月30日,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塔城地区文体广旅局、塔城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组织开展的“ 辽塔情深 非遗同心”——2023年辽宁省文旅厅赴塔开展非遗交流活动启动仪式在塔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厅举行。 辽西木偶戏、烙画艺术、海城高跷、李氏糖人、满族刺绣,俄罗斯族传统钩花技艺、塔塔尔族传统糕点、雕刻葫芦、剪纸……活动现场展示了精美的手工艺品、传统戏剧,让人应接不暇。此次非遗交流活动为期3天,共有21个非遗项目展示,其中辽宁省...
查看更多
要闻
9月3日-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财务司主办,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市上城区召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财务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有关负责同志、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非遗处、财务处负责人、部分省级非遗馆和综合性国家非遗保护利用设施项目负责人参会。 会议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司长王晨阳主持,杭州市上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惠...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125期:2023年8月21日—9月3日 ❖1. 2023“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在新疆阿克苏举办 ❖2. 文化和旅游部举办媒体通气会 聚焦非遗保护传承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以算理算法为理论体系,运用口诀通过手指拨珠进行数学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的知识和实践,是中国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文化认同的符号。从已发现的历史文物和古籍中,可以看出珠算产生和发展的大体轮廓,即源于商周,始于秦汉,臻于唐宋,盛于元明;且至迟从宋朝开始,逐步替代了其他的计算技术、方式和计算工具,至明代独领风骚,一直发展到今天。珠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有“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