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067)
机构
(1)
政策
(137)
资讯
(7275)
清单
(93)
资源
(1096)
学术
(1187)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赓续传统文脉 绽放时代华彩—西藏自治区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023.03.02
专题报道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阿旺顿珠是拉萨市林周县江多村人。他年少时就跟随父辈学跳热振卓舞,到如今,已经跳了40余年。 热振卓舞也称“热振曲卓”,起源于公元10世纪。整个舞蹈节奏鲜明,气势磅礴,是彰显西藏自治区历史文化与民族歌舞的绚烂瑰宝。2021年,热振卓舞入选第五批国家级
非遗
名录。 阿旺顿珠告诉记者,他经历过热振卓舞后继乏人的萧条时期,也深切感受到近年来舞蹈越来越受到重视,传承力度加强,重新焕发生机。 在第六批国家级...
查看更多
地方戏曲:活态传承之路怎么走
2023.03.02
专题报道
【话题】 花灯和滇剧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云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艺术。随着时代发展,它们也正在陷入逐渐边缘化的境地。为保障这些传统技艺得到传承,使其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云南省积极探索花灯、滇剧发展新路径,但如果只有保护没有发展,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活态传承。要让地方戏曲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困局 就业与招生陷两难 花灯、滇剧在云南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查看更多
当古老
非遗
遇上美丽风景
2023.03.01
专题报道
皮影表演 (摄影:韩业庭/光明图片) 小朋友正在体验刻纸制作。 (摄影:韩业庭/光明图片) 山东峄城文艺志愿者表演
非遗
项目“龙鼓”,助力乡村文旅发展。(摄影:孙慧/光明图片) 【热点观察】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遗
既是旅游的重要资源,也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大众生活方式,则为
非遗
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激发...
查看更多
杨兆群:一刀一纸一世界
2023.03.01
专题报道
(摄影:韩业庭/光明图片) 【文艺人物志】 杨兆群没想到自己会收到国际奥委会前主席的来信。 那是2008年7月的一天,江苏常州金坛刻纸艺人杨兆群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忽然,邮差送来一封国际信函,署名“萨马兰奇”。萨马兰奇在信中祝贺杨兆群的刻纸作品《从雅典到北京》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当年,得知北京申奥成功,杨兆群很激动,想为奥运做点什么。他历时4年,创作出一幅长29米(象征第2...
查看更多
强化
非遗
专业建设 培育人才力量
2023.03.01
专题报道
日前,教育部发布消息,称将加快发展
非遗
保护传承所需的新兴和紧缺专业,健全专业动态调整的机制以及招生就业与专业设置联动机制。这引发了业界对于完善
非遗
人才培养机制的关注和讨论。 政策加力:将人才培养摆在重要位置
非遗
人才的培养始终是
非遗
保护传承的重中之重。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非物...
查看更多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2022年度十大优秀
非遗
工坊建设案例”
2023.03.01
地方新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振兴重要指示精神,推动
非遗
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部署开展广东省
非遗
工坊建设工作,并组织进行2022年度十大优秀
非遗
工坊建设案例评选。在各地市推荐基础上,经评审和公示,确定了十大优秀
非遗
工坊建设案例名单。现公布如下: 广东省2022年度十大优秀
非遗
工坊建设案例名单
查看更多
非遗
新活力 粤传粤精彩——2022广东省“
非遗
进校园”经验交流会暨优秀作品展演活动在...
2023.03.01
地方新闻
2月25日下午,“
非遗
新活力 粤传粤精彩”——2022广东省“
非遗
进校园”经验交流会暨优秀作品展演活动在广东省文化馆小剧场举行。省政协原副主席、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林木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雷于蓝,团省委副书记王浩,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奕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黄灿等出席活动。活动指导单位、主办单位、协办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传承学校、传承单位、传承人、学生代表和
非遗
专家共约300人参加...
查看更多
扎根社区,
非遗
添彩美好生活
2023.02.28
专题报道
▲济宁市任城区开展剪纸进社区体验课堂(供图:任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如何让
非遗
展现在大众面前,让
非遗
项目与市井生活“无缝对接”?
非遗
在社区是目前我国多地正在探索的一种有效方式,彰显政府主导下
非遗
保护主体多元化的特点,体现了扎根民间、回归生活的
非遗
本质意义,更好地促进了
非遗
的活态传承。 回归民间,提升大众参与度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依大运河而建、因大运河而兴。千百年来,大运河给任城区留下了数不尽的
非遗
...
查看更多
先行先试!8种方式打开“
非遗
助力共富”
2023.02.28
专题报道
查看更多
加强
非遗
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文化和旅游部扎实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2023.02.28
专题报道
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66个“
非遗
工坊典型案例”,山东省高密市昌盛泥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非遗
工坊名列其中。 依托国家级
非遗
项目聂家庄泥塑,
非遗
工坊推行“合作社+作坊”发展模式,推动“家庭式小作坊”摇身变成“家门口小工厂”,带动当地5000多名群众从事泥塑产品生产。 这样的工坊在全国还有很多。有数字显示,全国各地设立
非遗
工坊2500余家,其中1400余家位于脱贫地区...
查看更多
1
250
251
252
253
254
100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