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1   星期五   农历闰六月初八   大暑 大暑
搜索
专题报道
编者按: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正争分夺秒地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这共度时艰的时刻,我们看到,各地积极号召非遗传承人和文艺工作者利用多种形式,创作以“抗击疫情 众志成城”为主题的作品。非遗传承人也积极行动起来,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加入到宣传疫情防控的队伍中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将陆续选登这些非遗作品,共同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者加油! 作品一 钦州粤曲《巾帼戎装...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疫情尚未结束,人们宅在家中的日子也已近两个月。就在这段时间,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日报客户端联合推出了系列短片《抗击疫情北京非遗公开课》。公开课每集不超过5分钟,目前已邀请40位国家级、市级和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集体上线,录制视频,让神秘而遥远的古老技艺走进人们的生活,更让零基础的市民轻易上手跟学。 传承人拿起手机“上线” 功服,在自家房间里示范和讲解一套“捏法调肺功”。至今,非遗公开课已邀请到影子太极、梅花桩拳小架...
查看更多
资讯
《逆行者——凯旋》本溪满族剪纸传承人刘桂芝作品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发生了积极向好的变化,全国各地艰苦努力、稳定局势,多措并举,收效明显,展现了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中国力量,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我省部分非遗代表性项目所属企业,在第一时间纷纷行动、捐款捐物,用于支援湖北及其他省份疫情防控工作。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三沟白酒传统酿造技艺所属企业...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逆行者——凯旋》本溪满族剪纸传承人刘桂芝作品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发生了积极向好的变化,全国各地艰苦努力、稳定局势,多措并举,收效明显,展现了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中国力量,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我省部分非遗代表性项目所属企业,在第一时间纷纷行动、捐款捐物,用于支援湖北及其他省份疫情防控工作。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三沟白酒传统酿造技艺所属企业...
查看更多
资讯
3月7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季德胜蛇药制作技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氏保赤丸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南通精华制药集团应伊朗驻沪总领事馆等方面的请求,迅速向总领馆捐赠了磷酸氯喹30万片和改善胃肠道症状的中国江苏非遗名药“王氏保赤丸”2.4万支,总价值83.4万元。据悉,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制药企业最早向伊朗捐赠的中国药品。 图为捐赠现场 当天,精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红宇率员乘坐专运邮车一路急驰前往...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3月7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季德胜蛇药制作技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氏保赤丸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南通精华制药集团应伊朗驻沪总领事馆等方面的请求,迅速向总领馆捐赠了磷酸氯喹30万片和改善胃肠道症状的中国江苏非遗名药“王氏保赤丸”2.4万支,总价值83.4万元。据悉,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制药企业最早向伊朗捐赠的中国药品。 图为捐赠现场 当天,精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红宇率员乘坐专运邮车一路急驰前往...
查看更多
论坛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少数民族非遗实现了活态传承及创新发展,但仍存在碎片化、条块化、分散化保护问题,对此,需要从理论上构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立体式保护模式,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 构建权责匹配、上下联动的跨层级保护体制 首先,要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针对不同级别的少数民族非遗项目,确定相应的保护责任主体,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家呆太久了。 或许你已经解锁了厨房技能,可是你了解“灶王年画”吗? 或许你又刷了一遍《甄嬛传》,那么你想知道欢宜香怎么做么? 或许你已经成为家庭版“K歌之王”,所以你有没有胆量与侗族琵琶歌者一较高下? 传承人喊你来上“网课”啦! 国家级非遗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姚绣课堂作品“中国加油”胸针 为了度过这个特殊时期,同时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进一步加强广州市非遗保护工作,促进非遗发展振兴,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2020年2月,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制定的《广州市发展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下文简称《方案》),得到市政府批准印发。 《方案》要求,到2022年,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非遗传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得到扎实推动,非遗保护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方案》涵盖五大行...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记者日前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今年,青海省将通过10项新举措,围绕传承实践、传承能力和传承环境等重点,助推非遗传承保护,发挥非遗在增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旅游开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非遗传承人方面,将开展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评估,加强传承人群研培和工作队伍培训。同时,以首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基础,扩大工坊数量,支持开展民族手工艺加工销售、研发创新等活动,推动“非遗+精准扶贫”。此外,青海还将加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介10条“非遗...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