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067)
机构
(1)
政策
(137)
资讯
(7275)
清单
(93)
资源
(1096)
学术
(1187)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
不是无情物 关注现实更喜人
2017.09.22
论坛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文化因借鉴而丰富,创新因交流而迸发。作为由文化部、陕西省政府主办,陕西省文化厅承办的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重要板块之一,由陕西中贝元儿童艺术剧院组织的汇聚中国、荷兰、捷克、爱沙尼亚等国家的“国际儿童戏剧周”,连日来把来自不同地域的民族艺术放在同一舞台上,呈现给广大少年儿童。值得一提的是,由陕西渭南华州皮影剧团年轻的皮影戏表演艺术家们带来的皮影戏《灯影童真》,通过贴近儿童感受的故事编排,让孩子们在欢快、有趣的表演中认识了皮影,不...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找准源头活水
非遗
保护才能生生不息
2017.09.21
专题报道
自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的
非遗
保护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形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经验。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便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一种。近日,“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记者团在
非遗
“富矿”贵州省采访时发现,黔东南州的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
非遗
保护的中坚力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水族马尾绣黔东南州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3个保护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3项72个...
查看更多
非遗
保护,也须与时俱进
2017.09.21
论坛
当传统
非遗
拥抱现代动漫,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近日,“剪纸、皮影、年画传承人对话动漫界”活动在上海大隐精舍举行,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
非遗
保护专家、代表性传承人和动漫制作公司的负责人齐聚一堂,探讨
非遗
和动漫跨界融合的可能。与会人士指出,两者的相互借鉴有基础,也有必要性,跨界融合正当其时。
非遗
传承人要一手托着传统,一手连接未来文化部
非遗
司司长陈通指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非遗
的保护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如何让这些古老技艺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的生命力,依然是...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探访平遥推光漆器工艺:
非遗
文化从古城走出国门
2017.09.21
专题报道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山西行日前走进山西平遥古城,这里具有2700多年历史,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平遥古城,近80名编辑记者们探访了平遥推光漆器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中国四大名器之一、被誉为“平遥三宝”之首的平遥推光漆器。平遥推光漆器传承人杨光平在进行彩绘工序(摄影:张舟)“以前干我们这行的人真不多,由于国家对
非遗
更加关注,加大了扶持力度,现在这一行的从业者渐渐多了起来。”从事推光漆器二十多年的省级...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传承民族音乐的“活化石” 泉州南音推广从娃娃抓起
2017.09.21
专题报道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福建行记者来到了全国著名的“戏窝子”,享有“戏曲之乡”“木偶之城”“南音之都”等美誉的泉州。 在泉州,随处可以感受到浓厚的闽南文化氛围,而南音更是深入泉州人的“骨髓”。 南音,起源于晋、唐时期,又称“南乐”“南管”,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
非遗
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70后木偶头雕刻艺人的坚守:会一直寻找传人
2017.09.21
专题报道
“喜怒哀乐一台戏,寸木窥人生百态。”一寸木偶在三寸舞台上演绎爱恨情仇。被称为“木偶之城”的泉州,不仅有精彩绝伦的木偶艺术表演,还有一些制作木偶头的手艺人。黄义罗,“木偶之父”江加走的第三代传人,国家级
非遗
(江加走)木偶头雕刻传承人。他将木偶头造型由280种发展到近400种。2015年3月19日,黄义罗的匆匆离世,让传承木偶头技艺的重担落在了他的两个女儿身上。在泉州市鲤城区甲第门文创园区内,一个以江加走木偶头雕刻国家级
非遗
代表性传承人命名的“黄义罗木偶雕刻坊...
查看更多
细察潜研创新技 薄施淡染扬湘瓷
2017.09.21
专题报道
陈利(左)和申彬在泥坯上作画 贾艳 摄瓷厂工人在制作泥坯贾艳 摄成都国际
非遗
节醴陵釉下五彩瓷展区现场绘制杨忠云 摄成都国际
非遗
节釉下五彩瓷展区现场杨忠云 摄 作为我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地之一,醴陵自东汉起就开始制陶,宋代主要生产青瓷,明清两代盛产青花瓷。清末民初,著名实业家熊希龄以现代陶瓷工业为基础,开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公司,以革新工艺。制陶伊始,醴陵釉下五彩瓷就确立了以典雅绘画性装饰为主的高端品质,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
查看更多
“薄施淡染”—陈扬龙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传承展将走进国博
2017.09.21
要闻
陈扬龙用“薄施淡染”技法在泥坯上作画春满人间 小菖兰 移富贵于平安碧玲珑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文化厅主办,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醴陵市政府协办的“薄施淡染”——陈扬龙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传承展将于9月22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届时将展出“薄施淡染”技法创始人陈扬龙(1941—2013)及其传承人陈利、申彬所创作的《小菖兰》《春城之恋》《万紫千红》等近百件精品力作,展览将持续至10月22日。 陈扬龙生前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醴陵釉下五彩瓷烧...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他一直坚持手工制作芦笙,只为奏响民族之音
2017.09.20
专题报道
芦笙这一古老乐器,声音清脆,婉转动听,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光明网记者在雷山县采访期间了解到,雷山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项,是全国最多的县。其中,苗族芦笙制作技艺是
非遗
的典型代表。66岁的莫厌学老人是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近些年,除了制作芦笙,老人还经常被邀请去各地进行芦笙制作工艺的交流。虽然忙碌,但老人非常开心,因为他明显感觉到这项古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工艺被越来越重视。莫厌学同时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大了,老人下决心要...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因“金砖”走红,厦门这项传统技艺竟然这么美
2017.09.20
专题报道
在不久前的金砖峰会期间,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参观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俄罗斯总统普京拿着放大镜细细观赏木雕作品,看得相当入迷,习近平主席则亲自为普京讲解中国的
非遗
文化。 厦门漆线雕技艺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清逐渐成熟,是厦门传统的手工线雕技艺。它用陈年的砖粉、大漆和熟桐油等原料调和,反复舂打、手工搓成柔软而又富有韧性的的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胚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塑造浮凸的图形。 厦门漆线雕技艺为国家级
非遗
代表性项目,国家级代...
查看更多
1
809
810
811
812
813
100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