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30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初六   大暑 大暑
搜索
专题报道
千年廊桥风雨告急:莫让“廊桥”成遗梦  ――如何保护“急需保护”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高建进图为福建屏南千乘桥外观。(资料照片)  千年廊桥风雨告急   10月21日,第三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屏南县落幕。国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共同探讨廊桥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和廊桥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承利用。“这次会议很有必要也很及时,我希望‘屏南会议"能为我国木拱廊桥学术研究和保护利用事业的发展写下历史性的新篇章。”中国廊桥研究会副会长、南京...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书法传承进入“非遗”时代      9月30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书法”名列其中。  “中国书法申遗”项目申报负责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常务副院长李胜洪在当天的博客里写道:“尽管我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管也设想过如果……但我还是在心底祈盼世界能够给中国书法一个惊喜。”  “如果说近几十年来,只能有一件大事载入中国书法史,那么我相信这件事应...
查看更多
论坛
 当文化成为“遗产”魏小石   当我在云南做一个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的时候,我的任何行为不仅仅和经济回报联系在了一起,也同时和某种意识形态扯上了关系:我必须要用某种特定的“正确的”姿态去和本地人交流才可以和他们建立起友好的关系,比如说“弘扬文化保护精神”和“帮助当地发展文化”。更有当地的政府官员和我提到了“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在感叹人们创造新思维的速度之快的同时,我意识到这现象其实印证着某种正在发生的矛盾,大概是一种源于“文化遗产”的矛盾吧。其实,“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泥人艺术精品展将在无锡举行由无锡7位泥人大师创作的一座长3.3米,宽2米的泥人浮雕巨作《惟惠山幽雅闲静》(局部,新华社程炳洪 摄)  10月17日上午,集全国泥人作品艺术之最的“中国泥人艺术精品展”在无锡市锡惠公园阿炳纪念馆正式对外展出,逾四百五十套大师作品精彩亮相,该展览在参展范围、规模与作品等级都创下全国泥人展览之最。   中国有记载的泥塑可上溯四千年前,是一种最古老和常见的民间艺术。在天津、北京、陕西等十几个省市中,都有泥人彩塑各具代表的传承流派...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让廊桥文化走向世界千乘桥  黄春财与屏南廊桥文化研究人员应邀到中央电视台《中国手艺》栏目直播间,为观众演示木拱桥传统造桥技艺。   宁德网消息(屏南县委报道组 张仁寿 陆和寿 组稿)屏南位于鹫峰山脉中段,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当地人的创造性,人们逢山开山铺路,遇水跨水架桥,建造出大量既沟通县内又连通山外的各类桥梁。尤其是15座木拱廊桥(其中13座为古代廊桥)更为世人瞩目。桥梁大师茅以升编著的《中国古代桥梁技术史》所列举的10座木拱廊桥,屏南就占3座,足见其地...
查看更多
论坛
 关于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陈华文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传统的文化,包括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和生活方式,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收获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功,但当我们蓦然回首,却发现今日的社会已经不再建立在传统文化坚实的基础之上。在2001年联合国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200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在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通过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和全国人民有关...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的端午节、书法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羌年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6月7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村土家族村民自发组织龙舟赛, 庆祝大端午,8只船队在雨中进行激烈比赛,吸引了3000多名游客观看。(资料图片)     人民网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文松辉...
查看更多
论坛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的几点思考 章建刚     与《文物法》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有更多的复杂性。归根到底,它不仅涉及(文)物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问题,而且在其对象形态、流传范围、传承人与相关遗产的继承关系等方面有不少难以界定之处。一些法律专家希望保护可以一步到位,落实到对相关民事权利的保护上。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似有比...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聚宝盆”,不是“摇钱树”!吴学安    近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生产性保护方式,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注入了活力,不仅促进了传统工艺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扩大就业、拉动内需、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也有专家指出,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在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中,还要防止过度开发、鱼龙混杂等...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多了,更要注意持久保护     日前,中国非物质文化申遗迎来一次历史性大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全部列入。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166项入选该名录,中国以总数26项名列第一。   此次申遗大捷,势必能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