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18   星期四   农历七月廿七   白露 白露
搜索
其他新闻
闲来敲明月 简板薪火传    湖北五峰、长阳的土家人每逢喜事便会邀请南曲艺人演唱助兴    南曲是湖北地方小曲中一个较为古老的曲种,原名丝弦,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笔者对该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显示,历史上在宜昌、荆州等地十分盛行的南曲在这些地方已销声匿迹,目前南曲主要流行于湖北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其中又以长阳县的资丘镇最为盛行,百余名民间艺人还在传唱着这一古老的艺术。    南曲是在明清俗曲的基础上...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为“中国漆器”正名丛玲玲    传统漆器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项,其核心材料是取自漆树的天然漆,国人称之为“大漆”,和现今流行的“化学漆”有天壤之别。实际上,“漆”所指本就是大漆,而化学漆仅为“涂料”,与“漆”本无干系。而今,化学涂料已经头顶“漆”字,遮盖了大漆本来的面目。比如,一说到“漆碗”,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刷涂过化学涂料的碗,担心危害健康而不会用作餐具。其实,天然漆器绝对是无毒无害的绿色环保用具,具有防腐、防潮、轻便、色泽沉着优雅等优点...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力格尔传承人劳斯尔去逝  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力格尔传承人劳斯尔,7月4号下午13点40分因突发脑溢血,不幸在通辽市扎鲁特旗的家中去世,享年65岁。   劳斯尔1946年出生于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霍日格嘎查,自幼喜爱蒙古族曲艺艺术。上世纪70年代以来,劳斯尔在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先后录制播放了《保卫延安》、《图门乌力吉达》、《洪格尔珠兰》等23部乌力格尔曲目;《乳赞》、《致富赞》等100余首好来宝。有17篇作品被选入《蒙...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骄傲遗憾并存秦腔如何赢得主流人群青睐 秦腔 秦腔特技吹火     秦腔是我国梆子声腔的源头,在全国现存的200多个地方剧种中,属影响较大者。它发源于古秦地,在陕西乃至广大西北地区拥有大量听众。可以说,秦腔是秦人的精神家园,是秦人的情感符号,表达了秦人的喜怒哀乐,寄托着秦人的理想与追求。它是秦人生生不息、世代延续的强大精神动力,与秦人的生命血肉相连。  秦人的骄傲和遗憾  陕西一直视秦腔为自己的文化品牌,予以大力保护和弘扬。早在上世纪80年代,陕西省就成立了...
查看更多
论坛
古琴艺术非遗传承人:对非遗的抢救应尽量提前    近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龚一、古琴演奏家陈雷激、斫琴师王鹏、琴歌演唱家乔珊等古琴艺术家齐聚在京西大觉寺举办的第六届明慧茶院古琴会。会上,琴音清和、雅声逸奏,园内外站满闻音而来的听众,记者借机采访了龚一。  记者:2008年2月,您入选文化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您是该项目唯一的传承人吗?  龚一:2008年2月这一批授予称号的有10人,一年后,文...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常州梳篦陷“有梳无篦”尴尬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然而在近日由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艺术系组织的一次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们却发现,常州梳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篦箕”,因为其工艺的复杂、销路的下降、手艺人的老龄化,正呈现即将没落的先兆。常州梳篦这一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有梳无篦”的尴尬。  篦箕从辉煌走向衰落  常州梳篦始自晋代,素有“宫梳名篦”之称。“常州市是梳篦的发源地。梳篦只是个总称,事实上疏者为梳...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象牙雕刻”手艺20年来首招学徒     7月1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象牙雕刻技艺招收了7名学徒,该技艺从1989年至今已有20余年没有招过学徒。  北京象牙雕刻厂董事长肖广义介绍,7名学徒是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大专毕业生,均为80后生人。这批学徒也是象牙雕刻技艺历届学徒中学历最高的一届,“以往招收的都是初高中文化水平的。”  2009年,北京象牙雕刻厂作为象牙雕刻技艺的传承单位走进大学选拔传承接班人,最终7名应届毕业生被选中进入北京象牙雕...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保护内忧外患:传承机制不明       中国非遗保护面临“内忧外患”     京城6月,京西大觉寺,明慧茶院,表演者龚一正在弹奏《潇湘水云》。     时值第六届古琴会,作为古琴艺术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今年他还带来了《流水》、《捣衣》等名曲。一同献曲的还有龚一的开门弟子陈雷激、琴歌...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留住手工技艺――现代化进程中 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论坛”在京隆重举行     6月18日,作为 “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以下简称“技艺大展”)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及各省(市、区)文化厅(局)协办的“留住手工技艺――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工艺美术保护...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王文章谈非遗保护: 生产性保护最重要 立法是根本     日前,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留住手工技艺――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论坛”上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濒危性及其不可再生性,这就决定了我们要把“抢救”和“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传承中延续,在发展中保护,其中“生产性保护”非常重要。     王文章指出,我国的非遗保护到今天已进行了近10年...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