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18   星期四   农历七月廿七   白露 白露
搜索
论坛
北大开设昆曲欣赏课获90后热捧     BTV《天下天天谈》3月26日播出:北大“史上最火公选课”――90后热捧昆曲,以下为节目实录:   嘉  宾: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所长  田 青   北方昆曲剧院演员  周好璐   主持人:姜  华   编 ...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渐行渐远的“公嫲吹”黄则淦与儿子黄宪采在吹“公嫲吹”    正月里,黄则淦和他的儿子黄宪采接了不少活。    在长汀,他们和吹笛子、打铙钹的民间艺人一道,被统称为“吹鼓手”。农村里但凡有红白喜事、迎神打醮的活动,总会请上一帮“吹鼓手”热闹一下。黄则淦干这个行当已经快70年了,从“公嫲吹”到热闹的现代调子,他驾轻就熟。虽然出场费不高,但吹了一辈子,85岁的黄则淦还是放不下手中的乐器。     “公嫲吹”,名俗曲不俗     黄则淦的家在长汀县策武乡策田村,在...
查看更多
论坛
变了味的“非遗”    大多数人有个弱点,就是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别人都贴,你不贴白不贴。假若政府也是个贴金癖,那就能搞出很大的动静,什么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啦,园区若干,经济林若干,样板廉租房若干,产值若干,受益者若干。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金箔贴在脸上,几乎是个堆金砌银的土财主的笑话,但此情长久,不在朝朝暮暮,依然绵绵无绝期。  近些年,一些地方的贴金方式多少有些进化。“非遗”申报是其中一种。据3月18日解放日报报道,从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到传统戏剧...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少数民族歌舞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色生香    “了解一个民族,就去听他们唱歌,看他们跳舞。”“他们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色生香。”     从2月底至今,“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演活动”在京城举办了近一个月,2000多位少数民族民间艺人的悠扬歌声、热情舞蹈,让观众了解并记住了他们和他们民族的非遗项目。     由文化部和国家民委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这次调演活动,汇聚了全国20个省份、20余个少数民族、近20名国家级非物...
查看更多
论坛
给文化遗产添油加醋其影响是毁灭性的    目前正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中,在贵州专场“侗歌声声”演出时,据贵州省某位主管领导介绍,在做好各项保护措施的同时,该省还拟举办全国范围的“侗歌大赛”,让其他民族也来唱侗歌。  侗族大歌已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合唱技艺、文化内涵举世公认。侗歌当然好听,但侗歌首先是侗族人的侗歌,据侗歌的国家级传承人吴品仙介绍,周围“能唱的不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八桂风谣”――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场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七)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南部的一颗“明珠”,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十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在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他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不仅创造了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而且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粉蜡笺:重现沉睡百年的华美    粉蜡笺源于唐代,是一种曾被用于书写圣旨的手工纸笺。粉蜡笺的制作工艺复杂,造价高昂,它巧妙地融合了吸水的“粉”和防水的“蜡”两种材料,既不失纸张易于书画的特点,又平滑细密,富于光泽,可历数百年而坚韧如新。金银粉绘成的各种秀丽图案,又为粉蜡笺增添了典雅的气质,使之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近年来,清代粉蜡笺精品的拍卖价格最高可达20万元以上。粉蜡笺的制作工艺在清代达到顶峰,于20世纪初失传。在安徽省巢湖市黄麓镇,一对父子经过十几年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春分朝阳 让世界通过节气认识中国      3月21日,春分。由北京市朝外街道主办的第四届“春分朝阳”民俗文化节在北京市日坛公园圜丘举行。“春分朝阳”的创意出自北京民俗专家赵书先生,当日,赵书先生接受了中国网的采访,谈了策划这一民俗活动的初衷。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农历二十四节气”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当时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委员的赵书认为北京应该首先对此作出响应,弘扬中国的节气文化。他...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河南举行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赛      千年古庙会,万姓拜羲皇”。3月18日上午,淮阳羲皇文化广场锣鼓喧天,伴随着熙熙攘攘朝祖的人流,由省文化厅、周口市人民政府主办,市文化局、淮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原古韵?首届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这里隆重开幕。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周口市市长徐光、淮阳县县长胡景旭等省市县领导出席开幕式,来自全省各地的40多个参演团体和参加全国知名晚报、网站庙会采风活动的近百家新闻媒体记者到会。  淮阳太昊伏羲祭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民间资本开始为非遗拜祖锦上添花    2006年,我省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升格后,打出了名气。现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经成为我省著名的文化品牌。但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一直是财政拿钱,缺乏民间资本注入。  受陕西黄陵县清明公祭的启发,从去年开始,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首次尝试市场化运作,收获颇丰。将于今年4月16日举行的庚寅年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上,除了从仪程中拿出3炷香实行市场化运作外,还把包括全程合作伙伴、单项活动冠名等进行市场化运作。  现在,进行市场化运作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