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18   星期四   农历七月廿七   白露 白露
搜索
论坛
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主人――吉林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述要满族说部时使用的乐器鼓 资料图片通榆木版年画 资料图片    今年的我国第四个遗产日期间,吉林省举办了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论坛。来自吉林省高等院校、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和文化遗产抢救普查保护第一线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吉林和全国目前“非遗”保护现状及未来前景进行了梳理性总结和论述。来自吉林省内各民族的专家学者和部分“非遗”传承人普遍看好目前我国“非遗”保护前景,但他们也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烟花起兮木偶飞舞――药发木偶,源自宋代的烟花技艺药发木偶燃放情景 周尔禄和他的木偶   因为药发木偶的制作涉及火药,他的作坊曾经是公安机关的打击对象;  因为药发木偶的传承濒临断裂,这种民间工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此,他的手艺成了“国宝”,身处泰顺山沟沟的他,也成了媒体的焦点;  2006年,泰顺县的药发木偶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8年6月14日,该县大安乡的周尔禄先生,又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布扎比举行    新华网阿布扎比9月28日电(记者安江 孙瑞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28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举行。     阿布扎比文化遗产委员会主席谢赫·苏尔坦·本·塔哈农·阿勒纳哈扬出席开幕式并致词。他在致词中说,如今世界各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变得越来越密切和相互关联,这都是得利于许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也正是这些共同因素使人民与人民、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滩头年画的故事      历史渊源    自唐末发明木版印刷以后,民间年画运应而生,经宋、元两代的发展,至明代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明末出现套印彩色年画,至清雍正、乾隆年间,以其不同的地方特色和风格,形成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为中心的两大流派,并逐步发展繁盛起来,达到极盛时期。据《邵阳地方志》记载:“元初大德年间(公元1297年―公元1307年)流行在江南一带的赵元帅像,就是邵阳滩头印的。”可见邵阳滩头年画的产生比其它地方要早。从滩头年画的《老鼠娶...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南京云锦怎么卖出去?    南京云锦怎么卖出去,被称为“锦缎之最”的南京云锦,自从不做“龙袍”之后,就仅仅作为工艺品在生产。所以,云锦落入了“名气大,产业规模小”的困局之中。如何把云锦打造成一件真正的“商品”,并通过专业的销售网络进入奢侈品市场,是今后云锦产业突围的关键。    名气虽大,财气不足    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有诗云:“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灿,冰蚕吐凤雾消空,新样小团龙。”这里描述的就是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有1500多年历史...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港四项传统活动向国家申遗 大坑居民于中秋节期间进行舞火龙活动,以求合境平安(资料图片)     特别行政区政府向国家申请,将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游涌、大坑舞火龙和香港潮州人盂兰胜会,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预计结果将于明年六月公布。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表示,有关项目在本地社区已传承了百多年,具相当的代表性和获得社会普遍认同,希望借申报为日后在香港建立一套全面的申报及评选机制提供参考。  国家文化部于今年七月邀请特区政府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论坛
原生态“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校体育并活性传承研究杨 敏 王 勇  [摘要] “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它与体育活动相关的身体运动内容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具有民俗性、群体性等特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网络信息检索、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重视本民族、本地区原生态“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并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特点,通过学校体育教育这一“活性传承方式”,对“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原真化...
查看更多
论坛
民族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乔成栋   【摘要】  通过民族医药保护现状的分析,探讨民族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必要性和措施,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医药的保护传承工作提供新的路径。     【关键词】  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民族医学”是在各民族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有自身文化特点的疾病信仰与治疗实践。从广义上来说,一般是指与西方医学不同的医学体系,包括中国的中医和藏医、蒙医等各少数民族医学[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
查看更多
论坛
浅论公众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层”方圣德    论文摘要:公众的保护意识制约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展,这一观念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大部分研究者更多的是从宏观上去把握和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巨大工程,这是与国外保护策略的不同之处,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滞后的原因之一。笔者试图从公众的保护意识方面来探讨如何更有效的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自古暨今,中国文化的主导者们“教民追孝”,“孝性”是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特征,世界上没有哪...
查看更多
论坛
民歌社会的现代情结和现代社会的民歌情结范秀娟    内容提要:“民歌社会的现代情结”和“现代社会的民歌情结”指的是:在当代中国,民歌社会即前工业化的少数民族社会正以传统艺术的日益消亡为代价追求现代社会的接纳和认同;而现代都市化社会则以对民歌社会的古老艺术的回望来追想业已失去的牧歌时代,并以此为契机重构都市化过程中疏远甚或失却了的文化传统和艺术传统,努力形成有文化根基、有地方特色和更大认同感的区域文化。本文以广西黑衣壮社会艺术的衰落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对黑衣...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