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17   星期三   农历七月廿六   白露 白露
搜索
其他新闻
 广西:多民族文化共繁荣           在广西,以《八桂大歌》为代表的一批舞台艺术精品一路高歌,走向市场;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引得世界各地纷纷效仿;以南宁国际民歌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品牌越唱越响亮……   不仅如此,广西还出现了政府扶持引导、项目策划人运作、社会资金进入的《印象·刘三姐》模式;广西彩调剧团与北京文化公司异地携手复排经典名剧《刘三姐》跨地区合作模式;广西著名作家东西的小说《耳光响亮》,通过经纪人牵线搭桥投资上千万元拍...
查看更多
论坛
 人才培养与昆曲传承     编者按:昆曲,又名昆山腔,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代表性剧种。2001年5月18日, 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近年来, 抢救、保护和继承昆曲艺术, 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昆曲艺术无论是继承保护还是改革创新, 都有赖于一代又一代昆曲艺术家不懈的追求和心血投注。本报理论部特邀有关昆曲院团领导及戏曲专家,针对昆曲目前的现状,就昆曲艺术的人才培养和保护提出他们的见解和建议。  主持人 中国...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我国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实    精美的苗族刺绣、粗糙的树皮行囊、质朴的土家织锦、奇妙的东巴文字、厚重的龙山黑陶……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差异造就了形形色色、别致多样的语言、用具、技艺和歌舞,它们因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而被固定为迥异其趣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有机组成部分。  7月的昆明,世界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的举办让中外学者再次获得亲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机,正如联合会主席瓦格斯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让...
查看更多
论坛
 民俗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乌丙安   众所周知,近现代中国多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了惨重的扫荡和破坏。经过近几年国际、国内多方面的努力,中国从各民族民间各界到各级政府,上上下下终于形成了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其中,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公布的中国4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央政府在今年6月批准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18项,就是最鲜明的例证。  但是,毋庸讳言,到目前为止和已经取得的上述成就相对应...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55个少数民族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9年7月29日(星期三)15时,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与网友在线交流。     [网友花溪幽谷]     我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十分感兴趣。请问:有哪些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多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丹珠昂奔...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绵延不绝的少林武术     少林寺壁画   少林武僧    少林寺现任方丈释永信       “天下功夫出少林”,一部电影――《少林寺》使嵩山少林寺扬名中外,少林功夫也因此热极一时。2006年,少林功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定暂缓中国申报的嵩山历史建筑群项目,因少林寺也在其中,嵩山少林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位于中岳嵩山名扬中外的少林寺,素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称。少林寺除保留众多历史建筑和文物外,少林武术...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国务院发布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          中新网7月23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日前发布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以下为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文化:“非遗”的美丽笑容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专有名词的不为人知,到如今各地争相申报非遗项目,珍视自己的文化遗存,应该说,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籍保护暨文博事业杰出人物表彰、颁证、授牌电视电话会议上,敦煌研究院的段文杰先生当选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肃南县文化局被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岷县文化局马列被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庆阳市环县道...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四川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137项             近日,四川省政府公布了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7项,以及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7项,共计144项。至此,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第一批的189项增至333项。         本次公布的非遗名录,门类齐全,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游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具体有:望娘滩传说、遂...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弘扬民族文化 促进民族团结   首都北京,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人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全市目前有少数民族人口约为58.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3%;此外还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14万人。常住人口中,满、回、蒙古、朝鲜、土家、壮、苗、维吾尔、藏、彝、侗、白、锡伯、瑶、布依等15个民族人口均已超过千人。  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北京具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许多文化传统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体现。多年来,本市始终致力于保护和弘扬多民族文化,为保护、建设、展示少...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