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梁志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71年7月生,河北省滦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元宵节(抡花)代表性传承人。1984年开始学习抡花制作和表演技艺,由于聪明、勤快、肯钻研,很快掌握了精髓。1990年正式成为抡花传承人,开始负责抡花的制作和表演。为使抡花更具表演性和观赏性,在老辈艺人的帮助下,对表演器具进行改进,将单花筒改成双花筒,将简单的木质花架改成了带轴承的钢花架。经过多次试验,找到制作木炭的最佳木材桦木,提高了抡花的出花量,使其更具观赏性。积极培养传承人,侄子...
查看更多
郭建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7年7月生,河北省蔚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元宵节(蔚县拜灯山习俗)代表性传承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自小开始接触拜灯山。曾祖父郭稳是清末民初村里有名的拜灯山艺人,能把二百多只灯盏在灯山楼内的木架上摆出各种图案。家族代有传承。中学毕业后回村务农,正式跟随堂叔郭淼学习,并很快掌握了全部技艺。随着老艺人的年龄渐高,开始组织一些青壮年从事拜灯山的制作和祭拜表演活动。近年来,制作的“五谷丰登”“吉祥如意”“天下太平”等拜灯山民俗社火,以其...
查看更多
封万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1月生,2020年2月去世,贵州省石阡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代表性传承人。祖辈均是“春官”,1968年开始学习说春,1970年正式独立外出说春,至镇远、三穗、天柱、岑巩等周边地域。刻苦钻研说春的唱腔艺术,精通正春《渔樵耕读》传统唱本,熟悉野春唱腔及语言艺术,能够即兴发挥。掌握一系列说春仪式,还能够雕刻春牛、春贴模版,印制春贴等。多年来,坚持春节期间在周边村寨进行说春。授徒十余人。
查看更多
吴海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苗族,1946年1月生,湖南省花垣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代表性传承人。12岁起随父亲学习苗画、苗绣、木工等工艺,学习苗道文化,后得到大法师度法并授法名“法通”。精通民间诸多技艺、傩戏傩舞、民俗地戏,既有苗道法事技能,又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知识和文字基础。多年来,一直参与抢救恢复苗族民间大型节庆赶秋活动,策划组织该活动达十三次,整理撰写了《苗族赶秋》一书,并保存了大量苗族赶秋实物资料,是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境内最精通苗族...
查看更多
杨兴亚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1年8月生,浙江省三门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农历二十四节气(三门祭冬)代表性传承人。世代居住在当地,十分熟悉“三门祭冬”礼仪程式和文化传统。竭尽全力保护祭冬的相关实物和历史文献,坚持练习祭冬礼仪。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热心协助文化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和资料整理。1982年以来,每年组织、参与祭冬活动,主持祭冬仪式。热心培养祭冬传人,已培养了一批年轻传承人。
查看更多
潘继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瑶族,1965年11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瑶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14岁随祖母学习红瑶纺纱、织布、染料采集制作、青布浸染等服饰制作技艺。15岁随母亲潘凤宣学习制作瑶族百褶裙、花裙、腰带、头巾、围裙、东摆、脚绑带等。同年随姑妈学习瑶王印和老虎爪等刺绣技艺。所掌握的饰衫、花衣制作技艺娴熟精湛,所制瑶族服饰精致合体,在红瑶居住区享有盛誉。多年来,指导当地瑶族年轻女子制作服饰,并配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开办服饰...
查看更多
何金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瑶族,1965年8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瑶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1976年开始跟随祖母何艳星、外祖母黎氏和母亲何大妹学习瑶族服饰制作技艺。熟练掌握纺纱织布、染料采集制作、浸染、粘膏画图、刺绣、缝制等三十多道服饰制作工序。尤其擅长粘膏画图、刺绣等技艺。制作的服饰遵循民族审美习惯,简洁大方,图案错落有致,体现朴素纯真的艺术风格。长期指导当地妇女制作瑶族服饰,并在中小学校开办瑶族服饰技艺传承班,培养年轻一代民族服饰传承人。
查看更多
熊光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苗族,1967年7月生,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苗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六七岁时跟随母亲学习蜡染和刺绣,10岁初步掌握苗族服饰制作技艺。长大后技艺日臻成熟,刺绣蜡染技艺精湛,制作的彩色服饰做工精细,设计别具一格。经常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曾获2006年“开磷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六盘水赛区预选赛“凉都旅游商品优秀设计者”“凉都旅游商品能工巧匠”称号,获得凉都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优秀奖、凉都旅游商品制作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优秀奖...
查看更多
杨文琴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苗族,1964年9月生,贵州省安顺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苗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爱苗族文化,善于向长辈学习,经过长期学习积累,于1976年掌握了本民族刺绣、画蜡、服饰制作等传统手工技艺。2002年开始制作民族服饰并对外销售后,一直以民族服饰制作和销售为业。在2008年“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中获得花苗服饰优秀奖。坚持将苗族服饰传承与脱贫相结合,承包西秀区满寨村民族风情园山庄,组织本村村民学习刺绣、画蜡、民族服饰制作等传统手工技艺...
查看更多
韦真礼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壮族,1957年10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壮族铜鼓习俗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喜爱铜鼓。在跟随父亲学习和参加各种民俗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精湛的铜鼓敲奏技艺。演奏方式与方法丰富多样,表演技艺精湛,动作变幻有力,精通各种演奏节律。积极教授徒弟,组建铜鼓队,传承铜鼓敲打技艺。在其影响下,当地超过半数人会敲铜鼓,熟知铜鼓习俗,所在的村落也因此成为铜鼓艺术生态保护村。同时,还担任当地蚂节主持,深受群众喜爱。
查看更多
1
676
677
678
679
680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