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立夏
搜索
专题报道
“一碗酒酿一碗情,一碗江水也能行酒令,回望古今的传奇,津泸宜的美景伴我行。”一支创意时尚MV拉开了“津—泸—宜”巴蜀非遗酿造技艺旅游品牌发布的序幕。这也标志着川渝地区首个“非遗+旅游”跨区域品牌正式亮相。 8月30日,首届巴蜀非遗酿造技艺旅游创新发展大会在重庆市江津区举办。本次大会以“保护传承巴蜀非遗 助推长江经济带建设”为主题,旨在共推津泸宜巴蜀酿造技艺旅游品牌,借力文旅IP新形象,促进文旅资源新融合,解锁文旅发展新势能,助力打造具有国...
查看更多
要闻
9月20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的第八届非遗节,将于10月12日至10月16日在成都举行。 以“共享履约实践 深化文明互鉴”为主题的第八届非遗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查看更多
要闻
9月20日下午,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总体情况、筹备情况、重点活动安排。 张旭霞 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布会。 当前,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合作迅速恢复,国际性文化活动繁荣开展。即将到来的10月,文化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三晋大地,不仅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也位列全国第三,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生动见证,更是山西从脱贫到致富的振兴“密码”。 今年7至8月间,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继续联合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非遗青年行”社会实践团,扎根三晋大地,围绕晋北—晋中—晋南三条路线,打造了“行—说—研—创”一体化研学流程,旨在践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集中展示非遗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成果,四川省将于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举办四川国际非遗IP授权展。2023年9月15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省非遗保护中心牵头,联合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成都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组织召开四川国际非遗IP授权展线上培训工作会。 培训内容主要围绕非遗领域知识产权核心要素,非遗领域知识产权的确权、维权、IP管理、运营人才、能力提升、市场辅导等方面开展培训授课。各市州文...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9月17日,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援疆前方指挥部共同主办的2023年“锦绣山西 大美新疆”山西非遗精品丝路行暨援疆非遗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昌吉回民小吃街拉开帷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左权民歌、小花戏、形意拳、雁北耍孩儿、北路梆子、上党梆子、上党八音会等精彩亮相,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化盛宴。 图为左权民歌、小花戏表演 图为八音会表演 为推动山西对口援疆工作做得更...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2023年9月19日,山西大学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举行《山西非遗蓝皮书: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2-2023)》新书发布会。 “山西非遗蓝皮书”是山西省第一本非遗蓝皮书,是山西大学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推出的非遗类“皮书”的首发成果,在山西省的非遗保护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 “山西非遗蓝皮书”分为八部分,包括序、总报告、分题报告、非遗与文化产业...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9月18日,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西旅游协会承办的“2023 年广西非遗整体性保护能力提升培训班”在福建省泉州市开班。 培训班采取集中专题授课、专题讨论、经验交流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人类学博士、副教授葛荣玲,广西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田宇,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中心、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授课和经验分享。培训班特别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文化生态保护...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126期:2023年9月4日—17日 ❖1.非遗馆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浙江杭州召开 ❖2.“畅游北疆 多彩非遗”——“非遗+旅游”体验展在内蒙古阿尔山举行 ❖3.非遗促进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在甘肃敦煌举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与场所。非遗作为民族文化的标志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教育价值、传承价值等,已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独特名片。新时代背景下,非遗的传承和传播需要持续发扬光大,以实现增强人文底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近年来,随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不断探索实践,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更迭推动非遗的保护和发展逐步进入数字化时代。 数...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