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18   星期四   农历七月廿七   白露 白露
搜索
专题报道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的典范     一直以来,国际乐坛上认为中国没有多声部和声艺术,复调音乐仅存于西方。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国著名音乐家郑律成在中国偏僻的山区,发现了居然有一种“无指挥、无伴奏的复调式多声部合唱音乐”,它便是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为何能荣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侗语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含篇幅长大、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
查看更多
论坛
惠安女服饰文化和婚俗文化探析王秀华美丽的惠安女服饰,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摘要]福建泉州惠东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很有特色,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关注,成为许多民俗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课题。最有影响的惠安民俗文化主要是以惠安女奇特的服饰文化和奇异的长住娘家婚俗文化闻名海内外,因此,惠安民俗文化又称为惠安女民俗文化。它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特有劳动方式的产物,又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关键词]惠安女;惠安女服饰;长住娘家;婚俗      福建泉...
查看更多
人物
土族於菟传承人阿吾:於菟舞――黄河上游的民间古风                   -他是年都乎土族於菟祭祀七世法师   -中断了十多年的於菟表演,由他和村民复演  -他的心愿是建立一个资料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於菟这种流传了六百余年的民间古风  虽然不少邻居陆续搬了家,可是阿吾决定搬回老屋,老屋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阿吾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院子里的丁香、牡丹,还有香水梨,在长着青苔的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在酷热的夏季,一进门,就感到了一种沁人心脾的凉...
查看更多
论坛
土家织锦的保护与开发杨   慧       一、土家织锦的现状      土家织锦在土家语里称为西兰卡普,汉语的意思是“打花铺盖”或者“土花铺盖”,是土家姑娘未嫁之前为自己织出的嫁妆。土家织锦以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图案及古老的文化内涵,成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土家织锦2006年已经被国家确立为首批非物质文化保护名目。它所包含着丰富的民俗内涵、审美意义,它独特的工艺特点、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然而,土家织锦的发展现状却不容...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篆刻申遗成功   中国非物质遗产数量全球第一第一任社长吴昌硕作品――西泠印社中人第四任社长沙孟海作品――手抄八千卷楼    核心提示:9月30日,以西泠印社为主要申报单位和传承代表组织的“篆刻”,入选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已拥有2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都市快报10月9日报道 9月30日,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传来好消息,以西泠印社为主要申报单位和传承代表组织的“篆刻”,入选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千年传承西安鼓乐 堪称中国音乐的“活化石”鼓乐谱本坐乐  行乐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几千年的历史沉淀给陕西及周边的西北地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这中间,西安鼓乐凭借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在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举办的“学而”讲坛上,该校艺术系马西平副教授介绍了这一古老的艺术种类。    昨日的“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是一种吹管乐器与锣鼓乐器有机结合的民间音乐品种。马西平介绍说,以“乐社”为单位进行演练活...
查看更多
人物
李石根:“西安鼓乐”理论的奠基人            人物简介:李石根,民族音乐学家,中国音乐史学家,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研究员。原名李重印,自幼在古典文化及传统民间艺术的陶冶下成长,热爱音乐。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在西安、晋南等地的剧团、歌咏戏剧队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42年考入西北音乐院师从赵梅伯教授学习声乐。1945...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闪耀绚丽光彩的徽州三雕瓜瓞绵绵砖石雕 清 安徽省博物馆这是古民居门楼上的一块明代砖雕作品《吉祥如意图》。 徽派木雕《清明上河图》。   徽州三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3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统称,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的工艺雕刻。徽州三雕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初年,徽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犷,以平面淡浮雕手法为主,借助于线条造型,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到了清代,徽州雕刻更是日益细腻繁复...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遗产名录    2009年10月2日星期五,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的保护非物质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先生向保护非物质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成员致辞。    总干事对项目名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遗产名录》的缔约国表示祝贺,同时祝贺那些保护实践列入《公约》的良好实施记录的国家,他提到这次会议“是历史性的、感人的会议。”    松浦晃一郎先生回顾其1999年成为联...
查看更多
论坛
论紫阳民歌的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个案分析  王晓平    紫阳民歌是中国民歌海洋中一颗奇葩,也是陕南民间音乐文化的代表性歌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当地的文艺工作者分三次采集民歌5028首,分编为《紫阳民歌集成》四卷,其中96首收录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陕西卷》中。2004年紫阳县被文化部授予“民歌之乡”称号,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音乐类:7...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