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15   星期一   农历七月廿四   白露 白露
搜索
专题报道
昔:一枚核雕贵过一只出口鲜鸡 今:原料难寻无人捧场濒临失传   核雕有多种款式,可根据榄核形状雕刻成船只和人像等。 适用于雕刻的乌榄核个头要大,这枚榄核体长5厘米多,是难得的好材料。 增城艺术家黄学文对核雕感情很深。     近日增城核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 尘封的幕后故事得以掀开   “能以径寸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韩国:不一样的端午节习俗    韩国江陵端午祭久负盛名,每年的端午祭期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人之多。江陵市使这一民间节日成为了它文化的标志,韩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了一种无形文化遗产,供人类享受;成为了外界认识韩国文化和江陵民情的一个窗口。    不同于中国的端午节俗江陵端午祭拜    江陵端午祭的确是东亚“汉字文化圈”有趣的文化现象。以节日习俗而言,端午节虽然发源地在中国,但是在长期的流传和国际交流中,它被中国周边的国家和民族所吸纳,所接受...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西安确定首批非遗名录 小吃制作工艺上榜都城隍庙的这个舞台是民间文化的固守之所(来源:华商报)    昨天上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市首批3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安不少特色小吃制作工艺榜上有名。    昨天审议通过的33项我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为传统音乐、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美术、民俗9大类。    不少西安知名的小吃制作技艺也名列其中。如秦镇米皮、德懋恭水晶饼、德发长风味饺子、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国家民委启动紧急项目抢救羌族文化遗产    据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托中国民族博物馆进行的紧急抢救羌族文化遗产项目已于日前启动,文化遗产实地调研、损毁评估以及征集、记录工作即将展开。     30日在京举行的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文化抢救和保护座谈会上,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韦荣慧介绍说,在四川地震中,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北川羌族自治县严重受灾,大量物质文化遗产损毁,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遇难。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可追溯到...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1400年羌文化遭重创 文化传人大量遇难    1400年羌文化受到严重损伤  代表羌族文化精华的羌寨在此次地震中很多都垮塌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对于今日的北川来说,羌笛今后还有没有人会吹,有多少人会吹,至今还是未知数。  “谁也没想到北川会遭此劫难。这次大地震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中的805件馆藏文物全部被埋,无一幸免,大量研究羌族文化的知名专家也在地震中遇难。羌族文化这次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如果再不采取紧急抢救措施,中国羌族文化有可能...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普查就要一个也不漏    从去年开始,浙江宁波所有乡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员只要打开宁波文化网的“文化论坛”,就能在上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专栏”中了解文化部、浙江省、宁波市、各县区有关普查的要求,参考普查文本的优秀范例,同时上传自己所属乡镇(街道)的普查线索。全市11个县(市)、区普查所得的20万条线索,在这里都能一一点开。此外,宁波还创造性地实施了“村报普查线索、乡查重点项目、县做规范文本”的工作流程,设计简化了普查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搜宝”之...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专家座谈羌族文化抢救与保护      5月30日,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文化抢救与保护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由国家民委主办,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到会并讲话。来自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国社科院、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等从事羌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绍明建议,对羌族物质文化的历史文物古迹等,要按照“整旧如旧”原则加以恢复;对体现羌族衣食住行的现存物质文化,要加以保护和恢复,在传统的基础上恢复并考虑防震和现代科学技术...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保护关键在于提高文化自觉     自2003年以来,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作为全国的综合试点省,浙江无论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名录项目的数量,保护工作机制的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设,还是保护管理工作机构的组建,都为全国瞩目。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了浙江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建新。    ...
查看更多
论坛
    浅谈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方法                                   田 特 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需要各个地区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大胆探索,敢于创新,走出有中国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子。因此,笔者仅就如何搞好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工作目标    要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首先要明确保...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文脉,在刀尖下传承--上海嘉定竹刻的前世今生    上海嘉定竹刻是我国特有的一门独具风格特征的艺术,不仅其自身存在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嘉定竹刻是上海郊区一种古老的文化品牌,走过400多年风风雨雨,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竹刻名家辈出,技法新型多样,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嘉定竹刻作为贡品传入宫廷,声名远播。晚清之后,嘉定竹刻出现了生存危机,竹刻艺术趋于停滞衰落,只到如今,嘉定竹刻的重现传承。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