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初四   大暑 大暑
搜索
其他新闻
珍视人类共同精神财富 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祝贺人民日报海外版《文化遗产》版创刊国务委员 陈至立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世界各民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多姿多彩的文化。这些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后人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文化渊源,是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成就,是世界文明史中的璀璨明珠。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多年努力,已构建了较为完备的...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理论支持  ----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空前重视、全国上下正在积极进行保护工作的时候,由王文章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概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价值、分类、保护的意义和理念都做出了明确的论述。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新的事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所以目前在理论上争论很多。《概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山东公布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山东省政府9日公布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包括14大类157项内容。山东省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组织有关专家对全省17市及相关部门推荐申报的366个项目评审和科学认定后,又把推荐名单向社会网上公示,征集了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的意见后确定的。   这15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17项、民间美术29项、民间音乐14项、民间舞蹈21项、戏曲23项、曲艺10项、杂技3项、传统体育与竞技4项、民间手工...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科学保护才不会流于形式专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  随着国务院和国办相关文件的发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进入全面的、整体性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进程中,中国艺术研究院及于2006年9月挂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近日,记者就保护工作的有关情况专访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  记者:中国...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西藏自治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经过认真论证,确定了西藏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8项涉及民间文学、音乐和舞蹈、传统戏剧等方面的项目入选其中。  西藏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的基础上产生的。  入选第一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计38项,其中不仅包括了《格萨尔》、拉萨甲米水磨坊、日喀则昂仁迥巴藏戏等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5个项目,还有那...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公布     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我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元旦前夕正式公布,共有105个项目入选,涉及保护单位138个。这标志着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省城太原共有7个项目入选,分别是:太原锣鼓、背铁棍(抬阁、挠阁)、太原莲花落、山西老陈醋传统酿制技艺(国家级)、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傅山养生健身术(八珍汤、傅青主女科、傅山传说)、晋祠庙会(水母娘娘的传说、晋阳风火流星)。   自2006年...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渐入佳境 渐入人心    ――回顾200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6年之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多年积蓄后首次大规模地在社会公众面前亮相,从第一批518项国家名录项目的公布,元宵节在国博轰动全国的成果展览和演出,到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的文化遗产活动,以及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持续数周的报道,不仅使保护工作得到促...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2006,文化遗产保护渐入佳境       中国文化网:2006年,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集大成年。无论是法律法规的制度建设,还是大众传播的努力,是申遗的惊人成就,还是遗产地保护的整体状况改善,2006这一年都发生了明确可观的变化。      2006年,是中国第一次成功申遗20周年,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的一年。     人们无法忘记这一年发生的诸多变化――       法规制度基本成形      制度建设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保障。这一年,中国的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安徽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台     日前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公布,共有10个类别83个项目。此前安徽省经国务院批准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19个项目,自动列入省级名录。至此,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102项。    此次公布的8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鞭打芦花等6项民间文学、五河民歌等12项民间音乐、卫调花鼓等10项民间舞蹈、淮北花鼓戏等12项传统戏剧、门歌等5项曲艺、华佗五禽戏等2项杂技竞技、火笔画等...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北京公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3个多月的公示调查,北京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月21日正式对外公布。相声、中国象棋、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等48项传统文化、技艺被列入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除民间文学类空缺外,4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民间音乐5项、民间舞蹈11项、传统戏剧5项、曲艺6项、杂技与竞技5项、民间美术3项、传统手工技艺7项、传统医药1项、民俗5项。其中包括已经入选国家级名录的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厂甸庙会、京剧...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