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14   星期日   农历七月廿三   白露 白露
搜索
其他新闻
中国首次设立国家遗产名录    新华网北京7月5日电 中国建设部5日公布了首批30个国家自然遗产及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黑龙江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等入选。有关官员称,这是中国为进一步完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采取的重要举措。     这30个遗产名录中包括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青海省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等17处国家自然遗产,以及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等13处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建设部总规划师陈晓丽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联合国将审议37个世界遗产新申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透露: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于7月8日至16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将讨论30个国家提出的37个世界遗产新申请。中国本次提出的申请项目是“四川大熊猫及其栖息地”。  教科文组织说,这次收到的37个申请中,有27个是文化遗产、8个是自然遗产、两个是混合遗产。其中有3个是跨国的。  联合国官方网站发布的消息说:这次会议还将讨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上的34处遗产,这些遗产受到的严重威胁包括污染...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访北京戏装一条街 老艺人面临技艺失传尴尬(图)清宫戏装(中国艺术研究院藏)    下周起,京城著名的“戏装一条街”上的20余家戏装店将从西草市街陆续搬往天桥剧场附近。昨天,记者走访了该街上唯一一家百年老店――久春戏装店。该店曾与另外三家百年老店并称为“四大戏衣庄”。此外,该街上最老的艺人――年过八旬、有“盔头刘”之称的刘森溥也接受了记者专访,能做出148种盔头的他如今却面临技艺失传的尴尬。     现场直击戏装一条街 频见“甩”字     “多少年来,我已...
查看更多
论坛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文化部副部长  周和平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主办这次论坛的文化部以及承办方中国艺术研究院对出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财富,它不仅是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智慧与力量之源泉。以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
查看更多
论坛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 开幕式上的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王文章     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之际,来自全国各地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实践的同行们汇集北京,参加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献言献策,这无疑对推动我国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我谨代表承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文...
查看更多
论坛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代表 青岛泰之    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够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庆祝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的开幕。我谨借此机会感谢中国艺术研究院及其他伙伴单位在中国庆祝其首届文化遗产日之际主办召开这次盛会,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做出的不懈努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体现在精神生活、传统知识、技能和实践中的活的文化与传统的最根本同时也是极其脆弱的方面。作为联...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论文摘登    编者按:作为首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的重要内容,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于6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博物馆、中国文联、北京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大学等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从不同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深入的研讨。乌丙安(辽宁大学民俗研究所教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分类认定有4个...
查看更多
论坛
               青海土族文化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曹娅丽 青海艺术研究所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被世人誉为“万山之祖”、“亚洲的脊柱”,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和长江就从这里奔腾而出,浩浩荡荡,一泻千里,滋润了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世代居住在这块雄奇而神秘土地上的藏、回、蒙古、土、撒拉、汉等各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非常丰富。其中,土族是青海省特有的民族,在...
查看更多
论坛
        文化多样性与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                                  贾作光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化艺术的传播速度是以往任何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国际文化艺术的往来、交流与传播,也随着时代的步伐加快,推动着不同国家、地区与民族文化艺术的借鉴、融汇和发展,势头锐不可挡。为此,在国际大家庭中,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必须重视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发展;在借鉴与汲取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文化...
查看更多
论坛
         正确处理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步伐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秦东华    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也从侧面反映出最原始的生活情节及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沿革的真实写照。就同仁地区流传至今的民族文化而言,古老而纯朴,神奇又壮观,博大且精深。如:同仁地区的《於菟》舞是楚文化中流传至今的楚风古舞,从庄重古朴、粗犷豪放...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