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变迁中的活态传承:新时代传统手工艺生产性保护的再思考
2023.02.03
论坛
【摘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中,探索出了生产性保护这一新路径和新方法。农耕文明时代的传统手工艺是在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在新时代面临着文化变迁、生产变迁、消费变迁的冲击。正确理解和把握变迁的历史现实,厘清对传统手工艺的影响,能更有效果、更有质量地进行生产性保护,这对于传统手工艺在生产性保护中得到更好的活态传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变迁;传统手工艺;生产性保护;活态传承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新疆非遗年俗展:多彩非遗闹新春 民族团结情更浓
2023.02.03
地方新闻
“新疆是个好地方——第十届天山南北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展”(简称“非遗年俗展”)于近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开幕,并在新疆14个地(州、市)同步举办。非遗年俗展主会场现场锣鼓喧天、龙腾狮舞、热闹非凡,非遗迎春市集、年货大街、年俗图片展等活动应接不暇,给各族群众带来一场别具民族文化魅力和沉浸式体验的文化盛宴,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自乌鲁木齐陕北社火队的表演者身着喜庆的服饰,跳起欢快的舞蹈,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观看。“我们组织了10...
查看更多
以文化传承构筑生态家园——写在晋中市荣获“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际
2023.02.02
专题报道
2010年,“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文化部批准设立,今年1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山西省晋中市)名列其中,是山西省唯一入选单位,也是晋中市捧回的又一块国家级“金字招牌”。 12年来,晋中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逐步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探索推进多种保护方式,加强传承能力建设,对保护区内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
查看更多
非遗过大年:让传统节日过得生动
2023.02.02
专题报道
如果你几年没回家乡,再回来,乡愁中可能要夹杂一些游客心态了。这倒不是因看得见的建筑或道路变陌生了,而是受看不见的理念和习惯所触动。这是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一月有余,在外工作的返乡青年的真实感受。 1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三,传统意义上的小年,接下来一周,家家户户都要忙着过年了。 在山东潍坊,记者在十笏园文化街区非遗空间目睹了人潮涌动的景象。当天小雪当头,气温骤降,人们的兴致不减分毫,细细观摩非遗展演,精挑细选非遗产品,称心年货...
查看更多
仙珠:青海蒙古族达罗牌的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2023.02.01
论坛
【摘要】达罗牌是青海海西蒙古族流传的一种传统娱乐器具,其玩法与国际扑克牌、桥牌有相似之处。达罗牌是蒙古族文化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结晶,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文体特色和竞技特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加以传承与保护。使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对达罗牌的历史沿革、道具器械、比赛形式、活态传承等的梳理,可以为青海蒙古族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青海蒙古族;达罗牌;活态传承...
查看更多
西藏共设立非遗工坊151家 非遗焕发生机助力乡村振兴
2023.02.01
专题报道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为加强非遗工坊建设,助力西藏乡村振兴,开拓文化致富新路径,近年来,西藏坚持以非遗资源为依托,共设立非遗工坊151家,覆盖49个县,带动6065人学会了技艺、实现居家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3.1万余元。 2018年7月,尼木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纳入的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试点县。为找准路子,促进脱贫,自治区文化厅积极组织探索“非遗+扶贫”工作方式及扶贫策略,为尼木县1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20...
查看更多
以茶为媒,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2023.02.01
专题报道
谢海尔·贝诺(右)和同学在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开放日活动上向来访的家人、朋友展示茶艺。(受访者供图) 查立伟在意大利威尼斯自建的茶室内品茶。(受访者供图) 桑国亚在安徽黄山体验制茶。(受访者供图) 2023年1月12日,采茶姑娘在四川泸州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特早茶基地忙着采摘新芽。(摄影:廖胜春)(人民视觉) 2022年11月,“中国传...
查看更多
四川绵竹年画装点斑斓生活
2023.02.01
专题报道
一个由3年以上的梨木制作而成的拓版,轮廓鲜明,经彩墨粉刷、宣纸压印,红绿间透出“平安喜乐”4个大字……春节期间,来自四川成都的8岁男孩李米与家人自驾来到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体验了当地年画拓印、传统迎春等民间文化的魅力。 绵竹年画节是绵竹每年春节备受瞩目的传统
项目
。今年腊月二十三,第二十二届绵竹年画节启幕。这是绵竹时隔两年后首次线下举办年画节。牵牛的牧童、骑牛的春官、执锣的衙役、坐轿的知县……作为每届年画节的重头戏,民俗巡游表演正式登场,身...
查看更多
英歌舞今年为何“火出圈”?
2023.02.01
专题报道
“有劲,看得热血沸腾!”“这才是年味儿!” 兔年春节假期,如同平地一声惊雷,英歌舞伴随着其恢弘的鼓点“空降”网络平台。数亿次的视频点击量,让这一潮汕地区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真正“火”到了大江南北。更有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专程来到潮汕,只为一睹英歌舞现场风采。 重回街头和人们视线的英歌舞,在获得了巨大流量和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英歌舞为何能在春节档众多非遗民俗中“火出圈”?非遗如何活化创新才能赢得更多年轻人喜欢...
查看更多
发挥民俗文化功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2023.01.31
专题报道
编者按 春节期间,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纷纷推出了兔年主题非遗作品展示和体验、兔年文物展览、兔年特色庙会等兔年主题文化活动,从生肖溯源、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维度对生肖文化进行多角度诠释,通过多元形式和丰富内容,展示以兔为题材的珍贵文物资料,表明了十二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和传统年俗文化的象征,让广大观众在欢度春节、享受公共服务的同时对我国悠久的生肖文化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查看更多
1
233
234
235
236
237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