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全国两会期间,“非遗”得到了两会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多位代表本身就是某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带着自己的提案议案进行了积极的建言献策。他们具体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又提出了哪些建议?近期,“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公众号特别推出“2022两会的‘非遗’之声”专题报道,敬请持续关注。 安际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磁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全国人大代表 “促进“非遗”在校园有效传承与发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 剪纸(庄河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韩月琴 根据庄河历史变革和宗教、民俗活动事记等考证,庄河剪纸源于明末清初,清朝中后期在广大妇女中普遍流行。《庄河县志》中记载:“剪纸艺术,很早即流传于民间广大妇女中。每逢喜庆和节日,即用一把剪刀,几张红纸,便能剪出各种花草、动物、喜字或人物故事,装饰在窗户或墙壁上。” ↑ 庄河剪纸作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庄河剪纸以中国传统剪纸形式来塑造角色...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朱子祭祀大典。资料图片 考亭书院全景。(摄影:黄杰敏/光明图片) 小学生诵读《朱子家训》。(摄影:黄杰敏/光明图片) 阳春三月,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五夫镇,清澈的潭溪水流潺潺。溪旁一棵树龄达800多年的参天古樟,依然冠盖如亭、舒朗阔拔。 “这是当年朱熹亲手栽下的樟树。800多年来,它早已成为五夫镇人眼中朱熹的化身。”土生土长的姜立煌,目前任朱子理学研究院院长...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勾描、刻版、印刷、彩绘、装裱……一道道精心细致的工序之后,一张活灵活现的杨柳青年画热热闹闹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平添了一份节日的喜庆。这是纪录片《过年的画》开头的一幕。 这部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西青区委联合出品的5集纪录片,讲述了天津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非遗保护,需要我们关注”“盼着过年,张贴年画的场景历历在目”……随着纪录片的热播,留言和热议随之而来。 杨柳青木版年画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山东夏津“虎头鞋”新产品不断激发人们的消费意愿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山东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工艺遍布城乡村庄、联系千家万户的优势,出台一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拓展一批乡村非遗新业态、带动形成一批乡村非遗龙头品牌。当下,借力数字经济、网络电商等新发展手段,“非遗+”正带动国货国潮兴起来、乡村文旅消费旺起来。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传统乡村。《202...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近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制定了北京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21年),现正式公布如下。 各区文化和旅游局,各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传统工艺振兴实施意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北京历史文脉,加快推进我市传统工艺振兴发展,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在各区及有关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经商市财政局同意,制定了北京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21年...
查看更多
节气名录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民间称“打春”,内乡打春牛习俗是流行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世代传承的立春节气习俗。春季万物复苏,打春牛预示农耕活动的开始,有规劝农事、鼓励春耕的含义。201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的核心文化空间内乡县衙博物馆为十个代表社区之一。 打春牛活动分为祭春、迎春、打春、闹春、送春等。立春前一日群众自发组织迎春队伍去先农坛祭拜春牛和芒神,并在附近田里耕地以祈丰年;立春日民众齐聚内乡县衙...
查看更多
节气名录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夏季的开始。半山立夏习俗是杭州半山地区民众在立夏节气前后世代传承的系列送春迎夏民俗活动。这是他们协调地方生产生活节律的实践知识与智慧结晶,也表达了顺应天时、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 立夏习俗传承地半山街道,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北部的皋亭山脉,距市中心约10公里,因境内的半山而得名。这里位于大运河南端、水陆交通便利。旧时,民众多种稻、养蚕,是典型的江南农耕文化聚集区。半山,原名“皋亭山”,南麓半山腰有娘娘庙,俗称“半山...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兰州牛肉面、夜光杯、唢呐……甘肃这些家喻户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在云上安家了。 3月22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与腾讯云联合建设的“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上线,首批次共630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档案数据成功“上云”。这是西北地区首个以数字化方式记录、保存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平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以及推动相关成果转换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在“甘肃非遗”门户网站、微信小程序“陇原非遗”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4岁的黄杨伟是海南一名大学生,也是一名创业者。他在五指山市区开了一家非遗黎锦服饰店, 除了卖黎族服饰,还会不定期线上直播讲解黎锦制品和黎族文化。图为黄杨伟(左)和外婆一起织黎锦。(摄影: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视频平台上,刺绣、漆艺、剪纸、油纸伞等非遗工艺品搭配生动的画面与音乐,很快“圈粉”,吸引不少网友拜师学艺、下单购买。专家认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非遗传承人搭建了走进千家万户的舞台,让更多人可以看非遗直播...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