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地方新闻
11月1日,第六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的分论坛——妈祖文化生态保护与传承论坛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举办。受疫情影响,此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张立峰表示,妈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妈祖文化(莆田)生态保护区,对于妈祖文化的整体保护、活态传承和持续发展,对于弘扬妈祖文化精神,对于增强文化凝聚力、促进文化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专家学者带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印发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近日就该规划答记者问,介绍了规划出台的背景以及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6...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80期:2021年10月18日—31日 ▲ 三部委联合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方案》 ▲ 2021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在江苏无锡举办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阶段性成果研讨会在京...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带来极大助力。作为非遗的典型代表,中医药非遗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中医药非遗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共同擦亮中医药这块金字招牌。 当前,中医药非遗在保护制度构建、保护名录编制、人才队伍培养、走出去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但仍有一...
查看更多
论坛
日前,《浙江通志·非物质文化遗产志》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为《浙江通志》第九十一卷。全书为精装16开,共734千字,卷前图版23页图片38张,随文图片210余张,图文并茂,权威性与可读性兼具,是浙江通志史上第一部专题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修志书。 《浙江通志·非物质文化遗产志》共收录浙江省国家级及部分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3项。按照志书体例要求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行分类法,主体分为17章...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0月27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省文化馆八楼会议室召开“2021年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会议由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毛凌文主持,省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杨明敬、张春雷、何平、宋俊华、裴继刚、许学猛、陈忠烈,以及纪录片专家王玉玮、文献专家丁春华和相关项目执行团队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听取了省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关于2021年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总体情况的介绍...
查看更多
要闻
“黄河全长5464公里,途径9个省区和66个地级市(州、盟),灌溉了全国38%的耕地,产出了33%的原盐、35%的粮食和近80%的原煤,解决了4.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在10月28日举行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阶段性成果研讨会上,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宋立夫用一组数据勾勒出黄河的现实情况,并分享了日前结束的黄河大调研的部分成果。 千百年来,华夏儿女依靠黄河繁衍生息,孕育出辉煌灿烂的黄河文化。调研组认为,认识“黄河文化有...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在中韩即将迎来建交3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加强中韩文化交流,促进两国人民民心相知相通,加深韩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由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 “天府·茶·器”四川非遗展于2021年10月28日精彩上线。 本次展览选取了川红工夫红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羌族罐罐茶制作技艺和瓷胎竹编工艺、阿西土陶烧制工艺、荥经砂器烧制技...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流光溢彩的运河夜景、精彩纷呈的非遗展演、引人垂涎的非遗美食、干货满满的主题论坛……10月22日至24日,以“畅游甜美运河·乐享非遗之魅”为主题的2021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在江苏无锡举办。大会通过举办开幕式暨主题论坛、实景演出、运河非遗大集、非遗美食汇、锡剧艺术汇演等五大板块15项重点活动,汇聚丰富多彩的非遗精品,展示非遗保护传承利用成果,探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 非遗精品齐亮相 伴随着《古运河之恋》的悠扬歌声,与会嘉...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记者10月26日从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简称西藏非遗保护中心)获悉,自2016年西藏开展60岁以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截至目前,正开展46位60岁以上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其中已完成30位,实现阶段性进展。 西藏非遗保护中心普查保护部助理研究员索朗介绍,新一轮60岁以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评审工作刚结束,完成了古格宣舞传承人卓嘎、唐卡嘎玛嘎赤画派传承人嘎玛德来抢救性记录工作中期审查,“两位老人均近90...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