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3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项目
之侗族大歌
2021.01.05
专题报道
“汉字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这首侗家的歌谣很清楚地指明了侗族文化的精髓在侗歌。在新中国成立前,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从古至今,他们叙事、传史、抒情等都是通过口传心授。也正因为如此,侗族文化尽管经受过历史的风风雨雨、人间沧桑,它仍以一枝独秀保存下来,并逐渐引起世人的关注。 唱歌在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年长者教歌,年轻者唱歌,年幼者学歌,歌师传歌,代代相传,成为社会风习...
查看更多
“非遗过大年”第四届湖南非遗新春博览会开幕
2021.01.04
地方新闻
1月1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全面小康·非遗赋彩”2021年“非遗过大年”第四届湖南非遗新春博览会在湖南省文化馆开幕。 开幕式现场 本届非遗新春博览会以“全面小康·非遗赋彩”为主题,将持续3天,以“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为呈现内容,集结了湖南省近50项非遗
项目
,现场设置舞台展演、传统工艺精品展、湘味年货展、传统医药义诊和非遗研学体验五大版块,全方位展示...
查看更多
2021年元旦江西非遗扶贫年货展销系列活动火热开幕
2021.01.04
新闻聚焦
2020年12月31日,“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2021年元旦江西非遗扶贫年货展销系列活动暨“我画非遗”全省主题创作美术作品展在江西省文化馆火热开幕。 本次活动以线上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包含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非遗代表性
项目
优秀实践案例、“我画非遗”全省主题创作美术作品展、非遗
项目
展示及年货展销、赠阅非遗知识读本、非遗普法、非遗衍生品展等丰富内容。其中,线上活动通过抖音“云游江西...
查看更多
【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2021年元旦江西非遗扶贫年货展销系列活动火热开幕
2021.01.04
地方新闻
2020年12月31日,“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2021年元旦江西非遗扶贫年货展销系列活动暨“我画非遗”全省主题创作美术作品展在江西省文化馆火热开幕。 本次活动以线上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包含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非遗代表性
项目
优秀实践案例、“我画非遗”全省主题创作美术作品展、非遗
项目
展示及年货展销、赠阅非遗知识读本、非遗普法、非遗衍生品展等丰富内容。其中,线上活动通过抖音“云游江西...
查看更多
《广东省“十四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实施方案》日前出台
2021.01.04
地方新闻
日前,为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推进“十四五”时期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并公布了《广东省“十四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根据《方案》部署,到2025年,广东省将完成50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组织非遗传承人群参加研修和培训累计超过1万人,建成10个省级以上文化生态保护区,形成1-2...
查看更多
湖南举办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展示展销活动
2021.01.04
地方新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集中展示非遗扶贫成果,推动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0年12月3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迎新年 乐小康”湖南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展示展销活动在长沙启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出席并宣布活动启动。 活动启动式现场 张玲 摄 本次非遗展示展...
查看更多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项目
之蒙古长调
2021.01.04
专题报道
蒙古长调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和美学的感悟。它集中体现了蒙古民族游牧文化的特点,并与蒙古语言和文学等息息相关。 蒙古族长调民歌,“长调”在蒙古语发音为“乌尔汀哆”,意思是长歌,是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主要流行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和蒙古国。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形式。长调的历...
查看更多
国家图书馆上线展映48部非遗纪录片
2020.12.31
要闻
第三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海报 48部非遗纪录片将于12月31日在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
项目
中心的非遗展映专区正式上线,第三届“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也由此拉开帷幕。 本次系列活动主要以线上平台展映的形式,共分为“乐舞·情韵”“腔调·故事”“手艺·匠心”“吉祥·人生”四个单元,覆盖非遗十大类别,整合了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中具有较高艺术...
查看更多
送王船:人与海洋联系的纽带
2020.12.31
专题报道
20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内地“送王船”传统一度中断了数十年,直到80年代,福州、泉州、漳州、厦门等地才又重新恢复。2006年,以龙珠殿为代表的厦门“送王船”习俗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厦门市申报的“闽台送王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项目
名录。 “送王船”植根于闽台地区崇祀“代天巡狩王爷”(简称“王爷”)的民间信俗,是当地“王爷”信仰的产物,王爷信仰的核心仪式就是“送王船”。在闽南方言中,“王爷”的称谓意味着尊崇...
查看更多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项目
之昆曲
2020.12.31
专题报道
昆曲·牡丹亭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俄罗斯有芭蕾,英国有莎士比亚……那我们中国人的“雅乐”是什么?是昆曲。 昆曲(Kun 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中国首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昆曲溯...
查看更多
1
484
485
486
487
488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