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4   星期六   农历四月廿七   
搜索
地方新闻
2020年6月13日是我国的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基础上,以网络平台开展为主,重点围绕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和餐饮类非遗项目,组织各地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文化风格和资源特点,以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据统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重午、端五、蒲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称初五为端五。广西民间又有“龙舟节”“粽粑节”“苦瓜节”“蒲节”“药王节”“除毒节”等俗称,主要活动有划龙舟、吃凉粽、挂艾叶菖蒲、采草药、除毒驱邪等。其实,除了开展酣畅的赛龙舟,制作软糯的端午灰水粽,我们壮乡还有其他有趣的端午习俗,小编这就带大家去解锁中越边境的端午药市,还有俩个憨态可掬的端午“小萌娃”香囊。 中越边境——靖西壮族端午药市 壮...
查看更多
访谈
高强  男,1955年生人,天津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隆顺榕卫药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1979年进入天津隆顺榕制药厂工作,对传统制药中的选料、原料加工、炮制及制剂工艺起到了传承作用,在现代化制药工艺改革过程中,改进创新了制剂工艺。 天津市非遗中心:高老师,您从1979年起就在天津隆顺榕制药厂工作,一定很熟悉隆顺榕药厂的历史,这里诞生了很多种新剂型,这与传统制药有什么关系? 高强:那就要从根...
查看更多
论坛
双手对舞百万兵的民间戏剧皮影戏、嘹亮声音透碧霄的民间游艺抖空竹、口耳传唱2000年的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各地陆续落下帷幕。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为主题,通过非遗进景区、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等方式,展示独特的东方神韵、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传统技艺,让人们在对器物之美、技艺之美、匠心之美、文化之美的重新发现中,更加坚定了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源远者流...
查看更多
论坛
2017年10月,原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驻山西忻州(静乐)传统工艺工作站成立,这是全国第八个传统工艺工作站。3年来,工作站始终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相关要求,通过文化和旅游部对静乐县的定点扶贫帮扶,进一步挖掘整理了静乐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传统工艺的水平培育传统工艺品牌,静乐县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在静乐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作站不断发展“静乐剪纸”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举办并组织参加了多形式的展...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由于大运河沿线遗产数量和类型众多、文化资源庞杂而分散,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具有高度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针对当前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概念界定模糊、保护方式传统、文化内涵阐释不足、开发手段单一且层次偏低等问题,提出构建数字化保护体系、建立良性互动机制、深度挖掘非遗资源的精神内涵,并推动资源整合与创意转化等具体策略。 关键词: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良性互动;数字化;文化...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6月18日,“青绣——贵南藏绣精品展暨格萨尔史诗藏绣长卷开工典礼”在青海省贵南县沙沟乡德芒村举行。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霞出席开工典礼,宣布启动并为长卷开工引线。 格萨尔史诗藏绣长卷绣制项目于2018年启动。绣品主要内容反映了英雄格萨尔王及其三十大将英勇征战的故事。长卷宽1.1米,长260米,目前已完成底图白描绘制工作并进入绣制阶段,将由50名绣娘历时5年完成。格萨尔史诗藏绣长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格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今天,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一键下单,购买那些传承了千百年、凝聚着非遗传承人精湛手艺的产品,这同时也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贡献了一份力量。 近年来,“非遗+扶贫”成为文化扶贫的一大亮点,不仅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生力量,让贫困人口借助文化的力量脱贫致富,也让消费者通过购买加入到传承非遗、助力扶贫的队伍中来。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今年倡议和推动的线上非遗购物节更是“非遗+扶贫”的生动案例。正如文旅部非遗司一级巡视员王晨阳所说,“这是在网上打一...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端午挂艾草 香布袋儿 百索 人类的历史不仅是一部创造文明的历史,也是一部与灾难抗争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抗击疫病的历史。秋防疟疾,冬防哮喘,春防麻疹,夏防痢疾,各个节日都有不同规模的防疫项目,而端午节则是对疫病的一次大围剿,人们所戴、所佩、所吃、所喝、所行、所为,无不与防疫避暑抗病毒有关。 香布袋儿 每年能够让人想起过端午节的时候...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编者按: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国各地举办了3700多项非遗展示活动,多项保护成果的发布、火爆异常的“非遗购物节”、海量的线上云端展示,讲述着动人的非遗传承故事,诉说着非遗为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体验,传达着“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 公开课+讲座月+“良辰美景”:爱与学问不可辜负 为了让观众在光影中看懂非遗,由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策划推出的系列课程“他们鉴证了文明——非遗影像公开课”在遗产日上线。课程采...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