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邱淑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76年5月生,黑龙江省五常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东北大鼓代表性传承人。9岁师从东北大鼓艺人高贵,后拜“鼓王”夏晓华为师。12岁登台演唱,弹唱兼擅,有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注重从东北民歌、地方小调汲取营养,进而创作出新曲牌,突出表现人物性格、弥补曲牌单调的不足。代表作有《忆真妃》《游湖借伞》《黛玉悲秋》等八十个唱段,长篇书目《侠义忠保国》《杨家将》等。从2006年6月开始,与老师夏晓华共同努力,举办了十三期传承人培训班,开展东北大鼓...
查看更多
王连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11月生,吉林省榆树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东北大鼓代表性传承人。16岁时师承第三代鼓书艺人闫荣学习东北大鼓的表演和伴奏,并将东北的民间小调等地域音乐元素融入东北大鼓表演之中,形成了表演庄重、唱腔浑厚、妙语连珠、刚柔相济的表演风格。经常走乡串户,搜集东北大鼓的唱段和文本,整理改编了《忠烈剑侠》《康熙剑侠》等十几部长篇大书,并创作改编了《草船借箭》等久演不衰的鼓词名段。多年来,积极开展东北大鼓的传承工作,开办“聚贤书曲茶社”为...
查看更多
陈世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满族,1962年7月生,辽宁省复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东北大鼓(复州东北大鼓)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大鼓世家,祖父陈巧玲、姐姐陈世新都是东北大鼓艺人。12岁跟随姐姐陈世新学唱东北大鼓,经过四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大安板、流水板、二六板等各种板式,后经复州东北大鼓艺人林正信的指点,技艺更加精进,深得复州东北大鼓之精髓,演唱字正腔圆、婉转优美、声情并茂,善于运用扣子和包袱,尤其是四大口和四小口的唱法,深为同行称道。代表作有长篇书目《杨家将》《薛家...
查看更多
霍大顺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7月生,辽宁省沈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东北大鼓(沈阳东北大鼓)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曲艺世家,祖父为著名东北大鼓艺人霍树棠。从小受祖父影响,酷爱曲艺,深得其真传。13岁进入沈阳曲艺团学员班学习,22岁拜霍树棠琴师贺福全为师。嗓音高亢宽厚,唱腔刚中带柔,善于表现英雄人物。代表剧目有三国段《草船借箭》《凤仪亭》《长坂坡》《甘露寺》,子弟书《忆真妃》,现代段子《杨靖宇大摆口袋阵》《义犬救主》等。
查看更多
郝秀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满族,1958年7月生,辽宁省锦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西河大鼓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母亲郝艳霞学唱西河大鼓,是郝派西河大鼓的第三代传人。15岁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政治部文工团。1979年复员,考入天津市曲艺团。嗓音华美脆甜,说唱表演传统功力扎实,吐字清晰,唱腔激昂奔放,注重语言与音乐的结合。1981年《鲁班学艺》获全国曲艺会演一等奖,代表作有《一百单八州》《惜春作画》《鲁班学艺》《韩湘子上寿》《百亭争秀》《吕洞宾戏牡丹》等。
查看更多
杨明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4月生,江苏省邗江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扬州评话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74年,因创作短篇评话《养猪姑娘》而在扬州地区故事员会演中脱颖而出。1980年,拜评话名家余又春为师,学习《清风闸》。从艺四十多年来,演出书目有传统评话《清风闸》《济公传》《绿牡丹》,新编长篇评话《广陵禁烟记》及新创短篇评话近百篇。2015年出版了自己创作的百集扬州评话《皮五辣子》的图书及音像制品。其风格是说口甜粘、说表细腻,擅长刻画各种人物...
查看更多
李得顺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5年9月生,2011年8月去世,青海省湟中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青海越弦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爱民间曲艺,5岁就学唱青海越弦、平弦和陕西的眉户戏,11岁登台表演,师从李范、贺成斌、陈子璋等学习青海越弦、青海平弦等曲艺曲种。声音高昂浑厚,吐字清晰,字正腔圆,感情丰富。参加原青海省文化厅举办的青海省曲艺会演,为《一担水》《寒夜弦声》伴奏,分获一、二等奖。1978年至1985年间,整理的青海越弦、青海平弦传统唱词和曲谱被收入《青海民间...
查看更多
刘钧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4月生,青海省西宁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青海平弦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喜爱青海地方曲艺,14岁开始随姨夫伊家隆学习青海平弦,随后跟马兆禄学习青海平弦、平弦小点和其他青海地方曲艺的演唱以及扬琴、板胡、二胡等乐器的伴奏技巧。演唱婉转细腻、韵味十足、情感真挚、音色圆润。创作了《大饯别》《回十里》《走马荐诸葛》《夏景》等数十首曲艺唱段。所创作的曲艺音乐作品陆续发表在《青海文化》《西宁晚报》等报刊中。2007年被青海省文化厅聘为青海省非...
查看更多
张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5月生,四川省成都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金钱板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77年考入成都市曲艺团,为金钱板大师邹忠新关门弟子。1979年创作金钱板唱段,1981年起学习曲艺理论,说唱韵脚丰满、节奏和谐、风格独特。曾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三十多个。获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的优秀中青年曲艺家、成都市委组织部授予的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全国几十家媒体曾对其作过各种采访报道,演出剧照收入《中国...
查看更多
邹忠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4年4月生,2013年5月去世,四川省安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金钱板代表性传承人。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5岁学艺,先后师从金钱板艺人杨永昌和孙洪云,融会贯通各流派艺术之长,对金钱板艺术进行系统总结和深入探索,形成独特的“邹派”金钱板打、唱、演程式风格。创作改演四川金钱板作品两千余件,代表作有《冷枪战》《四川白毛女》等。2006年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发的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演唱足迹遍...
查看更多
1
758
759
760
761
762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