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张西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12月生,山西省侯马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麒麟舞(麒麟采八宝)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耳濡目染对麒麟采八宝有着特殊的感情,十多岁就跟随老艺人侯积善参加乔村麒麟采八宝队。由于身材高大,动作灵活,舞步刚劲,擅长舞麒麟尾,与艺人王振平配合默契,是当地有名的麒麟舞组合。随着年龄的增长、技艺的提高,不仅在方圆几十里小有名气,还领队参加市、县民间舞蹈演出。作为肩负麒麟舞传承重任的民间艺人,每周日都无偿辅导乔村传统舞蹈队练习,为村民传授相关知...
查看更多
张继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3月生,山东省商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鼓舞(花鞭鼓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学习花鞭鼓舞,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可双手各持一尺多长的花鞭,同时挥舞,做出鹞子翻身、鲤鱼跳龙门、古树盘根、苏秦背剑、金丝葫芦等三十余种姿势。鞭头击中鼓面中心,打出各种花点,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令人情绪振奋。还对舞蹈进行加工再创作,使花鞭鼓舞在鼓点变化、挥鞭姿态和腿部动作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经常向本村青年传授舞蹈技巧,组织队伍参加市、县民间艺术会演,使...
查看更多
张兰青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71年12月生,山东省广饶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鼓舞(陈官短穗花鼓)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短穗花鼓世家,自幼跟随父亲、叔父学习短穗花鼓技艺,掌握了表演的精华和完整的动作步骤。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陈官短穗花鼓,对短穗花鼓的表演形式做了改进,将原来一人打镲说唱、一人击鼓表演的传统改为一人唱或两人对唱,多人用镲、锣、钹、唢呐和鼓等乐器伴奏,数人乃至几十人集体表演。1986年,所表演的短穗花鼓入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一书。为培养后继人才...
查看更多
陈德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9月生,浙江省温岭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鼓舞(大奏鼓)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父亲陈兆凤(第二代大奏鼓传人)影响喜欢大奏鼓。得益于父亲的口传心授,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大奏鼓舞蹈功底。从1976年元宵节开始参加当地大奏鼓活动。2000年以来,大奏鼓在箬山乃至石塘地区非常兴盛,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古老的舞蹈活动中,多次参与省级以上表演并获奖。积极参与筹备、建立了本村大奏鼓传习所与教学传承基地。子侄、孙辈中有多人...
查看更多
张洪年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满族,1976年3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鼓舞(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父亲张忠华学习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7岁开始参加家族内的萨满祭祀活动,16岁成为张氏家族第八代大萨满和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第八代传承人。常年致力于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舞蹈技艺的挖掘、整理、传承和提高,特别是其表演的“放鹰神”“打五路”等单鼓舞,全面继承了父辈的独特技艺和原始文化信仰,受到族人的称赞和群众的喜爱,多次参加国内组织的展演活动。近年...
查看更多
祁学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5月生,山西省沁水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鼓舞(土沃老花鼓)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爱歌舞,9岁在老花鼓文艺会演中扮报马童,此后年年参演,在排练、学艺中认真听取陈文明、李水星等老艺人的传授和指教,曾扮饰小丑、老丑、花姑等角色,尤其擅长表演甩佛势、跑马势、转佛势等动作。在传统的角色造型上增加了腰鼓手,还对角色服饰进行改革,并增加人物动作,使老花鼓表演技艺和场面更加丰富。几十年来,组织排练土沃老花鼓多达九十余次,每次传授指导排练达十...
查看更多
尼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45年5月生,西藏自治区琼结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卓舞(琼结久河卓舞)代表性传承人。在父亲及洛桑等民间老艺人的精心传授下,学会了表演久河卓舞。了解久河卓舞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是一名优秀的卓舞演员及教练。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时间组织卓舞队演员深入各乡村为群众表演卓舞,丰富和活跃基层文艺舞台。1987年带队赴拉萨参加了雪顿节卓舞表演活动。2009年2月率卓舞队赴北京参加CCTV电视舞蹈大赛,同年11月赴台湾地区参加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何桂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基诺族,1967年3月生,云南省景洪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基诺大鼓舞代表性传承人。10岁开始跟随母亲学习唱歌,16岁时向基诺山德高望重的艺人沙车学唱古歌,学跳民间舞蹈。歌声与大鼓舞融为一体,表现出浓郁的基诺族风格,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在表演之外,收集整理基诺族古歌《乌攸壳》等五十余首。1998年开始,先后收车英、杰布鲁、肖则等三十余人为徒。每逢基诺族节庆活动,尤其是“特懋克节”,都会带领徒弟编排节目。多次到北京、昆明等地参加展演活动,并坚持...
查看更多
李碧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傈僳族,1968年7月生,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傈僳族阿尺木刮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传统歌舞熏陶,向村中长辈学习。1989年,拜老艺人黑格为师,凭借特有的歌舞天赋以及自身的刻苦努力,熟练掌握了阿尺木刮的唱跳技巧,形成了粗犷豪放的舞蹈风格,赢得了群众的喜爱和认可,成为当地公认的“阿尺呙斗(领头羊)”。周边村寨众多喜爱阿尺木刮的青年都慕名前来学习。为将阿尺木刮更好地保留和传承下去,坚持整理挖掘阿尺木刮的传统唱腔、唱词和舞段...
查看更多
班文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46年3月生,四川省九寨沟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舞代表性传承人。1952年开始跟父辈学习舞,1982年接替父亲带狮子头面具跳舞。作为当地舞领舞者,在整个队伍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以轻快的舞步、优美的舞姿表现该舞的核心特点。近年来热心授徒传艺,积极参加当地各种民俗活动,并将舞带出四川省,赴北京、香港等地进行展演,使舞被更多人了解。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