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3   星期五   农历四月廿六   
搜索
黄越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生,浙江诸暨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夜光杯雕代表性传承人。他1967年参加工作,师从老艺人王三忠学习夜光杯雕制作工艺,对传统的28道工序均能把握到位,雕磨出的夜光杯薄如蛋壳、曲线流畅、光亮似镜。代表作品有:《仿古夜光杯》《高脚杯》等。已培养代表性传承人二十多名。
查看更多
李洪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生,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阜新玛瑙雕代表性传承人,辽宁省玉石雕刻大师。李洪斌做活讲究工细,里外皆有活,尤其是“取链活环”的雕刻绝技工序十分复杂、精妙。此外,“打钻掏膛”“肩耳制作”“透雕活球”也是玛瑙素活雕刻中典型的工艺技术。素活中装饰雕刻运用广泛,有圆雕、浮雕、镂空雕、阴线刻等,同时选择恰当的部位施以俏色,使作品更富于变化。代表作品有:《花薰》《花》《链条亭式炉》等。
查看更多
王运岫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满族,1957年生,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岫岩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辽宁省优秀民间艺人。王运岫16岁师从著名玉雕大师贺德胜、费永祥,学得一手绝活,成为岫岩玉雕素活工艺的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1993年岫岩县玉雕厂倒闭后,他为了留住这门手艺,独自创办专事岫岩玉雕素活的友联玉雕厂,孜孜不倦地传授技艺,徒弟们的技艺正在走向成熟。王运岫仿制秦汉以前的炉、瓶、鼎、薰等古器物,平衡、稳重、比例匀称、圆润、光滑;纹饰古朴、典雅、华贵;技艺上多...
查看更多
顾永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生,江苏扬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1962年在扬州玉器厂师从徐荣泉雕刻人物,后又兼学黄永顺大师的技艺。在雕刻车间磨砺十余年,才开始投入到玉雕的创作和设计中。他从1978年开始研究山子雕,从选料、构思到雕刻手法,终于将这项中断了二百多年的技艺恢复成功,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作品造型圆浑典雅,构图巧妙,令人赏心悦目。代表作品有:《傣族丰收》《聚珍图》《汉柏图》等。他几十年来不间...
查看更多
江春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生,江苏扬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春源1963年进入扬州玉器厂后得到诸多前辈指导,后长期坚持自学,练习绘画,深入生活,广集素材,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特别在花卉、炉瓶、雀鸟、动物、山水品类上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创作理念。作品美观大方,造型典雅,玲珑剔透。代表作品有:《螳螂白菜》《八骏图》《海棠链炉》等。江春源将自己总结的玉雕经验毫无保留地传于徒弟,其中有些学生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
查看更多
孙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生,北京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象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0年开始先后在陈秀象牙作坊、邓文利象牙作坊学徒,拜牙雕艺人陈秀和素有“美人邓”之称的邓文利为师。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善于雕刻象牙仕女作品。他将传统牙雕技法与中外美术理论有机结合,注重人体的比例与结构,创造了“劈风带仕女”“逆式”仕女造型以及“切块定位”的雕刻方法,创作了大量艺术个性鲜明、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他在牙雕事业上取得的成...
查看更多
贺梅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4年生,甘肃庆阳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庆阳香包绣制代表性传承人。贺梅英七八岁随母亲学做刺绣,十三四岁已做得一手绝好的女红,作品风格独树一帜。其香包做工精致,针法细腻多变,色彩艳丽,造型独特,而且刺绣所用的绣线均由天然蚕茧抽丝、合线、染色,工艺十分讲究。表现手法上,她把民间传统的香包刺绣和国画的渲染方法结合起来,使其作品雅俗共赏。贺梅英的女儿计清继承了母亲的手艺,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将庆阳香包推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代表作品有:《牡丹百...
查看更多
奉雪妹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瑶族,1959年生,湖南隆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挑花(花瑶挑花)代表性传承人。奉雪妹8岁随母亲学艺,因天资聪慧,且对挑花格外钟爱,不到一年时间已能挑出精美的挑花裙正品,十一二岁就已经是村寨里小有名气的挑花能手了。她在保持花瑶传统挑花风格的基础上,对部分存在缺陷的挑花服饰进行改进,如包头、绑腿和腰带。她的挑花作品以动物图案居多,并且是图案套图案,均衡、对称。色彩对比强烈,主体图案为黑白两色,周围配七彩丝线挑绣的彩色花。奉雪妹挑花以平粗土布作...
查看更多
石九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1年生,湖北黄梅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挑花(黄梅挑花)代表性传承人。石九梅出生在黄梅挑花之乡新开镇邹桥村一个挑花世家,7岁开始跟随母亲、姐姐学习挑花,后又不断拜师访友,技艺日臻成熟,逐渐形成了针脚平正工整、构图精巧完美、色调明快鲜艳的艺术特色。挑花产品涉及各种生活用品,如被面、台布、窗帘等;图案花纹有44种之多,包括动植物和戏曲人物。如今,她仍在不断搜集各种传统挑花图案,追求创新。代表作品有:《凤追凤》《福如东海》《被面·莲花心...
查看更多
李发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土族,1959年生,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盘绣代表性传承人。13岁起随母亲学绣。盘绣是具有土族特色的刺绣针法,同时运用两根针线,做工精致、复杂、匀称。李发秀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当地刺绣爱好者传授盘绣技艺,并且从1996年开始多次在县里少数民族乡镇土族刺绣培训班授课,受训人员多达百人次。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