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1   星期二   农历六月初七   夏至 夏至
搜索
地方新闻
重拾民族记忆里的绚烂,展示文化遗产的瑰丽神奇,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源头根脉,传承湖湘风情的浪漫精彩。 为进一步增强中华传统节日的精神文化内涵,弘扬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湖南非遗与传统节日相融合,推进湖南非遗进旅游景区,营造欢乐喜庆、健康祥和的传统元宵佳节氛围,2021年2月26日元宵节当天,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之“中国年 湖南味”2021年湖南非遗元宵...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建设的苗绣国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内景。 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干部深入贫困户调研。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扶贫集团驻酉阳车田乡清明村工作队指导发展的叶用枸杞产业喜获丰收。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派驻至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车村镇天桥沟村任第一书记张军在村里的工作照。 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文化...
查看更多
要闻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 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一级演员李克(已退休)、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一级演员李克 李克...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琴学复兴的聚集性行为,特别是裹挟于国学复兴背景下的聚集性行为,一定包含了人们对意义世界的追求,任何持续性的社会行动背后一定有一种强大且意义完备的话语系统作支撑。如果说古代琴学传承是因为具有一个支撑其传播的社会阶层“文人”群体的话,那么,当代也出现了一个足以支撑其传播的社会阶层“中产阶层”,他们需要一种与阶序的品行和趣味相匹配的表达载体。琴徽构成一组抗拒喧嚣的触点,一种对“现代”同质化的否定性力量。琴乐因处边缘而未受污染,是器乐中唯一未经西方与...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这都为中国曲艺学学科建设提供了坚实依据...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满帘花影月三五,一碗汤圆情万千。”牛年新春的喜庆尚未远去,元宵的欢乐即将到来。全国各地举办了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就地过年的异乡游子在“倍思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异地别样的佳节欢乐。 广东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了节庆“叹”非遗:“福牛贺岁 年画呈祥”春节元宵系列活动,为广大市民朋友带来多彩非遗体验课。同时,节庆“叹”非遗之“福牛贺岁 年画呈祥——佛山解忧年画铺2021新春展...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紧紧围绕中央、省委省政府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及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印发了《2021年青海省非遗保护工作要点》,全面部署了2021年非遗保护十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旗帜鲜明讲政治,进一步深刻认识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视频提供: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版权:四川省文联 ) 聚焦四川非遗,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四川非遗100》系列短视频(第一季)已于大年初一上线,四川广播电视台经济频道2月12日至2月21日每晚23:00播出1集;四川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2月11日至2月20日每天14:00播出1集。四川非遗各新媒体平台也将每日同步更新。 中国有四大名扇:江苏的檀香扇、广东的火画扇、四川的竹丝扇、浙江的绫绢扇...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似乎一夜之间,河南“出圈”了。 《唐宫夜宴》如同一把星星之火,燎起了文化中原,也撩动了全国观众的心。 河南“爆红”,像是一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蛰伏,在寒冬中默默蓄力,蓄势待发,而后在春天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2月18日,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到省委宣传部调研时提到,《唐宫夜宴》广受赞誉的背后,其支撑点是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出彩河南的精神风貌,为大力弘扬河文化提供了启示,为推进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探索了路径...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蒙古史诗是在沿丝绸之路国家、民族、部落的迁徙、交融、交战等历史过程中产生、传播、发展及变异的。《江格尔》《格斯尔》等史诗的传播范围从东边的兴安岭一直到欧洲的伏尔加河流域,几乎覆盖了整个草原丝绸之路。蒙古史诗题材内容的发展变异,与丝绸之路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密不可分,因而史诗也成为沿丝绸之路各个国家、民族、部落间深层精神连接的纽带。《江格尔》《格斯尔》等蒙古史诗研究,在沿丝绸之路各国学者的共同参与推进下起步并发展。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