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当今“卫派”河北梆子的领军人——记河北梆子名家刘俊英(上)
2020.03.12
人物
天津卫派河北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刘俊英(摄影:赵梵汐) 八十岁高龄的刘俊英是现今天津河北梆子界资历最老的艺术家,她幼年学戏,被梆子名家银达子收为义女,后又师从著名旦角演员金宝环,继承并发扬了河北梆子“金派”花旦的表演艺术。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河北梆子接班人,刘俊英功底扎实、文武兼备、唱做俱佳,在戏曲舞台上成功塑造了众多鲜活的艺术形象,如今已成为天津“卫派”河北梆子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她六十余年的戏剧艺术经历可以...
查看更多
非遗知识课堂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保护非遗和实现可...
2020.03.10
非遗人在行动
编者按:当下,对于准备回到工作岗位或暂不工作的人们来说,正是充电学习的好时机。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深化保护工作者、传承人及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知,增强网络传播效果,本公众号推出“非遗知识课堂”专题。非常时期,让非遗陪伴你安心、静气、长知识。 本系列,我们聊一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系列共分为三篇,本文为第三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查看更多
非遗知识课堂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保护非遗和实现可...
2020.03.10
专题报道
编者按:当下,对于准备回到工作岗位或暂不工作的人们来说,正是充电学习的好时机。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深化保护工作者、传承人及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知,增强网络传播效果,本公众号推出“非遗知识课堂”专题。非常时期,让非遗陪伴你安心、静气、长知识。 本系列,我们聊一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系列共分为三篇,本文为第三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查看更多
这剂“治愈系”非遗“良药”,请查收!
2020.03.06
资讯
在病床上, 在方舱医院里, 在繁忙的工作间隙, 在“禁足”的这些日子…… 尝到了想念的味道, 盖上一床手作的被褥, 再次拿起孩提时代玩过的鲁班锁, 陪孩子看一出自己年少时就着迷的木偶戏…… 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所造成的伤害,除了触及身体和生命,还有心灵。恐惧、焦虑、低落……人们急需让连日来累积的紧张情绪着陆...
查看更多
这剂“治愈系”非遗“良药”,请查收!
2020.03.06
专题报道
在病床上, 在方舱医院里, 在繁忙的工作间隙, 在“禁足”的这些日子…… 尝到了想念的味道, 盖上一床手作的被褥, 再次拿起孩提时代玩过的鲁班锁, 陪孩子看一出自己年少时就着迷的木偶戏…… 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所造成的伤害,除了触及身体和生命,还有心灵。恐惧、焦虑、低落……人们急需让连日来累积的紧张情绪着陆...
查看更多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二十四节气漫谈
2020.03.05
节气资讯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观察植物、动物、天气、星象、水体等物候现象变化,总结其特征与先后顺次,以物候特征为主要时间基准来安排农业生产、开展相伴生的民俗和祭祀活动的“物候历法”。大约成书于战国秦汉间的《夏小正》可作为这种农时“物候历法”的典型代表。“物候历法”的出现要比观象授时产生的系统化的天文历法要早很多,其起源应追溯到我国距今九千至八千年前的史前农业起源与初始发展时期。 《夏小正》流传版本之一...
查看更多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二十四节气漫谈
2020.03.05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观察植物、动物、天气、星象、水体等物候现象变化,总结其特征与先后顺次,以物候特征为主要时间基准来安排农业生产、开展相伴生的民俗和祭祀活动的“物候历法”。大约成书于战国秦汉间的《夏小正》可作为这种农时“物候历法”的典型代表。“物候历法”的出现要比观象授时产生的系统化的天文历法要早很多,其起源应追溯到我国距今九千至八千年前的史前农业起源与初始发展时期。 《夏小正》流传版本之一...
查看更多
抗击疫情 非遗人在行动丨作品选登(十五)
2020.03.03
非遗人在行动
编者按: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正争分夺秒地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这共度时艰的时刻,我们看到,各地积极号召非遗传承人和文艺工作者利用多种形式,创作以“抗击疫情 众志成城”为主题的作品。非遗传承人也积极行动起来,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加入到宣传疫情防控的队伍中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将陆续选登这些非遗作品,共同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者加油! 作品一 剪纸作品《请愿书》《守望》《送别》《逆...
查看更多
抗击疫情 非遗人在行动丨作品选登(十五)
2020.03.03
专题报道
编者按: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正争分夺秒地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这共度时艰的时刻,我们看到,各地积极号召非遗传承人和文艺工作者利用多种形式,创作以“抗击疫情 众志成城”为主题的作品。非遗传承人也积极行动起来,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加入到宣传疫情防控的队伍中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将陆续选登这些非遗作品,共同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者加油! 作品一 剪纸作品《请愿书》《守望》《送别》《逆...
查看更多
被保护的非遗,如今成为战“疫”力量
2020.02.29
资讯
从古至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与经验、社会文明生生不息的秩序与传统在一代代人之间传递,帮助人们战胜数不尽的艰难险阻。这些智慧和传统凝结为本土知识、民间文化,成为生产生活方式经历巨变的当代人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非遗”这个名词进入大众视野其实只有不到二十年,且过去大部分时间都与“濒危”“抢救”“保护”等词汇同时出现。近些年,我们开始看到更多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非遗传承保护实践,或是戏曲短视频,或是民间节庆直播,或是旅行中的手工...
查看更多
1
224
225
226
227
228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