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民间信俗(女子太阳山祭祀)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女子太阳山祭祀主要流行于云南省西畴县西洒镇的上果村。这一节庆和仪式活动起源于壮族早期的太阳神崇拜和神话传说,其主要内容涵盖女人祭太阳的传说、太阳山与祭祀场地、祭太阳日男人为女人服务、祭太阳女神的供品、祭太阳的仪式等。祭太阳仪式又包含女人洗澡换装、上太阳山、清理祭祀场地、摆设祭品、唱诵《祭太阳古歌》、分享祭品、男人们备办晚宴、陪太阳女神进晚餐等具体环节,是壮族世代传承的传统信俗。 女子太阳山祭祀源于先民们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对太阳的敬畏与崇拜,据专家分析,该节...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东镇沂山祭仪)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东镇沂山祭仪,是历代帝王对东镇沂山举行的“望秩之礼”。商周之前,祭祀时间定在阴历二月;隋唐以后,改为“立春”;1949年以后,帝王的“望秩之礼”演变成大型的民间沂山祭祀典仪,时间变为农历四月初八。沂山又名“东泰山”,古称“海岳”(见《明史》)、“神岳”(见《齐都赋》),向来享有“五镇之首”的美誉。它是泰沂山脉的东主峰,坐落在山东省临朐县南部,是沂河、汶河、沭河、弥河的发源地,同时也是“龙山文化”的发源地。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
黄
帝登封东泰山(即沂山...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波罗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广州市
黄
埔区 波罗诞是在广东省广州市
黄
埔区南海神庙定期举行的祭祀南海神的传统民间信俗。 南海神庙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在波罗江上,庙有波罗树高大,因而俗名波罗庙。南海神历代受敕封,清雍正二年(1724)被封南海昭明龙王之神。往来进出庙前,祭拜祈福。 《广东通志》卷八《礼乐志》载,“南海神庙每岁春秋仲月壬日致祭”,是为官祭。民间以农历二月十三日为南海神生日,每年于二月十一日开始,举办庙会,规模盛大...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嫘祖信俗)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远安县 嫘祖信俗是在湖北省远安县嫘祖庙存续的一种祭祀先蚕的传统习俗。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
黄
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清《五礼通考》卷一百二十六引《通鉴外记》:“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 远安自古就是著名的“垭丝”产地,民间传说今苟家垭镇为“嫘祖故里”,祭祀嫘祖信俗世代相传,祭祀蚕神蔚然成风。初春桑树抽芽时举行初祭,又叫头祭。传说农历三...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锡伯族喜利妈妈信俗)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沈阳市 锡伯族喜利妈妈信俗,是源于结绳记事形式、祖先崇拜性质的民族民间信仰,具有鲜明的锡伯民族特色。 敬祭“喜利妈妈”,是锡伯族普遍和独有的全民族群体性信俗。沈北新区
黄
家乡八家子村吴吉山家族传承的喜利妈妈已历9代,四五百年历史。传说中“喜利妈妈”是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英雄,实际产生于游牧生活。“喜利”,锡伯语意为延续;“妈妈”,娘娘神,意思是在娘娘神的庇佑下,子子孙孙得以不断繁衍生息。所以,锡伯族自古以来就家家...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梅日更召信俗)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 梅日更召信俗是在内蒙古地区寺庙用蒙古语诵经祈福而形成的融民众信仰仪式与民俗活动于一体的文化空间。 梅日更葛根是18世纪蒙古文化史上杰出的学者、精通佛教理论的大师。1677年,在
黄
河北岸“海日图”(现达拉特旗境内)建立一座藏传佛教寺庙,称“梅日更葛根召”,即今位于包头市九原区梅日更召前身,是藏传佛教蒙古语诵经的发源地。梅日更召是当今世上唯一用蒙古语诵经的
黄
教寺院。 梅日更召用蒙古语诵...
查看更多
庙会(浚县正月古庙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每年农历大年初一开始,河南省浚县的大伾山和浮丘山上长棚相连,人山人海。人们从百里、千里之外,如朝圣般纷纷涌向这里,他们载歌载舞、购物交游,尽情展现着中原民俗的宏大画卷,“过大年,逛庙会”,这便是闻名遐迩的浚县正月古庙会。 据《尚书》记载,大禹治水时“至于大伾”,为纪念此事,明万历年间始建禹王庙。此外,传说中碧霞元君神通广大,能保佑农商、羁旅、婚姻,还能治病救人,有求子必应的灵验,于是在明嘉靖年间,浮丘山上建成了碧霞宫以纪念碧霞元君。大石佛、大禹和碧霞元君等...
查看更多
苗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丹寨县 苗年即苗族新年,一般在秋收完毕、一年农活基本结束时举行,过苗年一是为了悼念五千多年前在部落大战中罹难的苗族始祖蚩尤,二是庆祝一年劳作的收获,三是祭祀祖宗神灵及苗族视为保护神的枫木、竹木、岩妈、水井等。 在贵州省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的苗族聚居区,苗年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自古至今,这一地区的苗族一直使用着与汉族农历不同的苗历,苗历岁首即为苗年。当地过苗年需通过协商按顺序进行,这使得不同苗寨可以在不同年份...
查看更多
苗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雷山县 苗年即苗族新年,一般在秋收完毕、一年农活基本结束时举行,过苗年一是为了悼念五千多年前在部落大战中罹难的苗族始祖蚩尤,二是庆祝一年劳作的收获,三是祭祀祖宗神灵及苗族视为保护神的枫木、竹木、岩妈、水井等。 在贵州省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的苗族聚居区,苗年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自古至今,这一地区的苗族一直使用着与汉族农历不同的苗历,苗历岁首即为苗年。当地过苗年需通过协商按顺序进行,这使得不同苗寨可以在不同年份...
查看更多
灯会(河曲河灯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河曲县 灯会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群众性节庆活动,它流行于全国各地,在海外华人聚居区也颇为盛行。灯会多出现在元宵节期间,也有些地方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灯会,不同地区的灯会特色各不相同。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代,唐宋时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各地灯会活动已经达于鼎盛。按照传统习俗,正月十五月圆之夜,人们要张挂和燃点各式各样的彩灯,同时举行观灯、赏灯、赛灯等庆祝活动,以祈阖家团圆、人寿年...
查看更多
1
271
272
273
274
275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