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5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二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68)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25)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千年琴弦发新声——走进“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
2018.08.27
专题报道
肉孜·巴吾东(左一)与徒弟一起制作都塔尔和弹布尔 沿着荒漠边缘平直的公路前进,水源丰富的地方多是村庄。记者近日来到距离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城6公里处被誉为“中国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加依村,探访村中的传统技艺。 “十步之内,必有工匠” 一进加依村,一排排以
黄
土和麦草手工涂抹的民居墙面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有趣的是,加依村的墙面涂抹并不讲究平整,布满均匀分布的泥包,再配上民族风格的门廊装饰,平添了几分质朴又迷人的风情。村民介绍,这一建筑...
查看更多
文化展示与时间表述:基于湖南资兴瑶族“盘王节”遗产化的思考
2018.08.24
论坛
摘要:湖南资兴瑶族的“还盘王愿”在遗产化过程中,其作为“文化”展示给“他者”,同时亦进入社会“公共”领域,统一的活动流程改变了仪式的“时间”存在。在“文化展示”中,口头叙事因文化情境的需要被“选择性”传承,仪式的“内部性”与“边界性”渐趋隐蔽,“公共性”与“地域性”逐步凸显;不同社会、不同文化群时间表述与时间观不同,当“还盘王愿”仪式被纳入现代时间观,其仪式的时序、文化空间被标准化,在标准化的时间秩序中,仪式与叙事的关联以及信仰因素会被隔断或遮蔽。遗产化的...
查看更多
粤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
2018.08.23
专题报道
广州市民在祠堂观赏巧姐们制作的手工艺品 编者按:今年七夕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组织开展了七夕节体验式采访活动,本报记者分赴甘肃省西和县、山东省沂源县、广东省广州市进行实地探访,体验了当地独特的七夕节俗,感受到了地方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在甘肃西和,姐妹们载歌载舞,祭祀祈福;在山东沂源,牛郎织女景区人流如织,人们触摸到爱情的温度;在广州市,人们摆七娘、拜七娘,向仙人祈求的内容已从乞缘、乞巧扩展到乞福。通过三地四天的探访,记者最直接的感受是在各...
查看更多
“传承”“活力”兼具的不凡气象——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连办三年的启示
2018.08.22
专题报道
正在举办的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从2016年开始已经举办了三届。该活动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河南省豫剧院承办。每届展演的主题、剧目都不一样,前年,6个省区市的13个院团演出23台戏;去年,9个省区市包括台湾的豫剧团参加;今年,共6个省区市19个院团演出24场。人们常说,三年小变样,五年大变样。一件事情进行了三年,往往就可能出现从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连办三年,积累了经验,我们从中也可以得出对地方剧种发展的...
查看更多
山西非遗博览会“大美太行”活动启动
2018.08.21
地方新闻
陵川盲人曲艺宣传队在博览会启动仪式上表演钢板书《退钱》 8月16日,由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等主办的首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大美太行”系列活动在山西省晋城市启动。 该系列活动是山西非遗博览会“长城博览”“
黄
河之魂”“大美太行”三大板块之一。活动包括“梨园新秀”山西青年戏曲演员展演、“歌颂新时代”曲艺大赛、“太行风情”传统美术展示、“山西味道”传统美食展销等。 其中,“梨园新秀”山西青年戏曲演员展演重点选取国家级省级传统戏...
查看更多
“非遗课来了”
2018.08.21
专题报道
想去医馆探寻中医养生之道,想造访武馆和高手过招,想到乐社欣赏丝竹管弦,想去食坊品尝鲜香美味……去广州吧,因为那里——“非遗课来了”小学员体验醒狮表演 刚柔相济消带打,外修筋骨内修心,形作螳螂捕夏蝉,气沉丹田势如虹……最近几天,米机王咏春拳、太虚拳、螳螂拳、洪拳等广东广州各岭南拳派的武馆好不热闹,迎来了不少“功夫迷”。他们摩拳擦掌,都想趁着暑期武馆的“开放日”,跟亲自授课的岭南武术传承人学上两招。 人们口中的岭南武馆开放日,其实是由广州市非遗保护...
查看更多
多彩活动过七夕 互动体验助传承
2018.08.20
专题报道
8月17日,河北省沧州文庙管理处和大运河孔子学堂共同举办了“中华书绣 百女绣福”七夕主题活动。 (摄影:李秋云) 8月17日七夕节这一天,各地组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七夕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入人心。 祈福纳祥过七夕 浙江省山海相连,七夕民俗活动异彩纷呈。据了解,全省共有14个与七夕节相关的非遗项目,其中,台州市温岭市石塘镇的七夕习俗和丽水市缙云县的张山寨七七会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查看更多
吉林传统戏剧节开幕
2018.08.17
地方新闻
8月16日,吉林传统戏剧节开幕式在长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开场秀《传统戏剧 流光溢彩》拉开演出帷幕。京剧、越剧、
黄
梅戏、评剧、豫剧、昆剧、秦腔、川剧、河北梆子、吉剧、喇叭戏、二人台等剧种及200余名戏曲演员同台献艺,为观众献上了一台经典荟萃、质量上乘的艺术盛宴。 国家京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大连京剧院、上海昆剧团、河南豫剧院、安徽省
黄
梅戏剧...
查看更多
银汉秋期至 把卷话七夕
2018.08.17
论坛
七夕节,即农历七月七日,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传统节日,与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一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西方影响,在当代社会,七夕往往充斥着爱情的喧嚣,其传统文化内涵则渐趋弱化。基于此,本文拟从典籍文献中检索寻觅,溯源七夕节,探求其发展过程中日益丰富的文化内涵。溯源七夕节:牵牛、织女与七月七日刘璐 我国先民是最早仰望星空、占候天象的人群之一。作为北半球夏半年,特别是农历七月夜空中隔着银河相望的两颗格外耀眼的明星,牵牛星...
查看更多
遗产旅游与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二三模式”——从中德美三国的个案谈起
2018.08.16
论坛
摘要:本文从公共民俗学的立场出发,力图为各级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和开发实践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模式。通过对中国、德国和美国的三个个案的考察,抽绎出遗产旅游成为成功保护民间文学类非遗途径的六个要素,并将之概括为“一二三模式”:“一”代表一个核心原则,即民间文学的基本情节类型或文类特征应保持不变;“二”表示其他两个要素:1、一篇导游词底本;2、若干主题性的旅游吸引物;“三”代表另外三个要素:1、一场紧扣该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主题演出;2、社区和专家共同...
查看更多
1
373
374
375
376
377
5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