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10-08   星期三   农历八月十七   寒露 寒露
搜索
论坛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探索   陈燮君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既有以物质形态为主的“有形”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等,又有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承、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
查看更多
牛年贺岁
2009.01.23
专题报道
 牛年贺岁  ----兼谈美术作品中的“牛”形象  山东潍坊年画:春牛图  本网资料山西临汾年画:春牛图  本网资料    牛的艺术形象大量出现在民间美术之中,其中以立春民俗中的春牛图最为突出。    每当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到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时刻,就开始了春忙。为了祈祝丰收,在立春日的节气中出现了迎春、打春的风俗,牛更成为象征五谷丰登的吉祥物。    描绘迎春的年画最典型的要算天津杨柳青清代盛兴画店刻印的《九九图》,年画中将数九画成九个仙女...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刘延东看望中国艺术研究院专家学者       在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春节即将到来之际,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来到中国艺术研究院调研、座谈,看望专家学者、艺术家。     在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的陪同下,刘延东首先来到中国艺术研究院...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木与纸构筑的不朽传奇――德格印经院历史与雕印技艺 一、德格印经院的历史    (一)印经院的历史沿革    德格印经院全名为:“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藏语简称“德格巴宫”,“德格印经院”为汉语简称。德格印经院的创建起因有三种传说:一说当地土司曲嘉·登巴泽仁每天日暮时分出来散步,梦幻般耳闻离官寨30米的西南小山包后隐约传出一群小孩朗朗诵经的声音;二是西藏江达通普叶绒村的差民拉翁刻制了一部《长寿经》,把经版奉献土司,当驮牛行至那个小山包时,驮...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蜀绣馨香满天府 蜀绣(资料图片)     蜀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艺术的总称,亦称“川绣”,因具有独特高超的刺绣技法和悠久的历史,而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四川成都地区温热多雨,土地肥沃,农产丰饶,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故有天府之称,因此自古以来桑蚕业就十分发达,盛产丝帛。据文献记载,蜀锦、蜀绣的制作生产 "冠于天下",皆被视为"蜀中之宝",成为古蜀国主要的财政来源和经济支柱。唐代末年,南诏进攻成都,除了抢夺金银,还大量劫掠蜀...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山西民歌王”辛礼生30年的生活变迁 “山西民歌王”辛礼生(资料图片)     “马车夫”变成“民歌王” 老农民“走穴”唱“山曲儿”――“山西民歌王”辛礼生30年的生活变迁 “去年到外面演出了十多场,挣了六七万元。”有“山西民歌王”之称的山西省河曲县辛家坪村农民辛礼生坐在热炕头上对记者说,“这个月有人向我联系一场演出,可演出费有些低,我正在考虑去不去。”     靠在炕头墙边纳鞋底的老伴儿成春梅笑着数落辛礼生:“给你钱就不错了,还去不去。”72岁的辛礼生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用经济手段保护蒙古长调    在呼和浩特的饭店里,点一个一般的草原歌曲是15元,点一首长调是50元,扎格达苏荣说:“这就是差距。”他要用钱教育年轻人。    指挥家、法国秀荷市音乐学院院长阿兰·莎松教授站在恢弘的巴黎大教堂的祭台前,指挥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合唱团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阿兰教授最陶醉这首歌曲,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同时,还发生着道德危机,人如果割裂与根源的联系,会变得非常轻浮。蒙古人的精髓中,有着非常民族性的向着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布依族的勒尤和勒浪 布依族小伙子头戴民族头帕,奏响民族乐器“勒尤”。     勒尤和勒浪,是布依族双簧气鸣乐器。它们形似唢呐、无碗、上置虫哨吹奏,音色明亮而甜美。可用于独奏或为歌唱伴奏,深受布依族人民的喜爱。流行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望谟、册亨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等地。    布依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候,洪水滔天,淹没了世上所有的人畜。只剩下一对兄妹,兄叫木育,妹叫木燕,他们是被父母装在葫芦里才幸免一死的。洪水退去后,兄妹二...
查看更多
论坛
留住“民族记忆的背影”――对山市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思考胡    亮    进入新世纪以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大众口中的新名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各大媒体广泛关注的事情。从全国普查的展开以及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 从国家部委高度重视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命名与传统表演艺术传承人的保护、宣传到省、市、县各级名录的逐步建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了一股“流行热潮”,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各个子项目( 如民间文学、工艺美术...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厨子舍”清真宴席的平民记忆      露天搭建的简易大棚、数张大号圆桌、棚里客人觥筹交错、棚外厨师有条不紊……对于很多只在城市生活过的人来说,在大棚里办红白喜事流水宴席的场景十分陌生。但是,在正在公示的《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中,北京清真民间宴席大棚菜的代表“厨子舍”第五代传人舍源泰榜上有名。随着城市平房大院的消失,“厨子舍”五代传承的清真宴席手艺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份珍贵的平民记忆。    千年历史菜600年传承    在...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