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5   星期日   农历四月廿八   
搜索
宣纸剪
2019.12.21
工具
图1 宣纸剪 图2 剪纸工在剪纸 宣纸剪主要用于将检验合格后的宣纸进行裁边规整,其特征与民用剪刀大相径庭,外观长36厘米,其中刀刃长26厘米,手柄长10厘米;刀身宽9厘米,每把剪纸刀重0.8-0.85公斤,选用优质扁铁、工具钢为材料,经裁铁、出坯、雕弯、下钢、镶钢、压钢、打头片、打眼、打手柄、退火、开口、锉头片、上记号、淬火、敲口整形、磨口、制销、钉铰、上油、整形等工序锻造而成。宣纸剪因形状大而...
查看更多
工具书
主要内容 《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以获奖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所做的贡献为核心表现内容,全面介绍60位传承人的简历、传承实践和传承作品。《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的出版对逐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社会激励机制,探索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规律的保护方式,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的内在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在“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查看更多
图集
编者按:9月6日至10日,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泉城济南举办,集中展示近年来曲艺类非遗项目保护成果。本次曲艺周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份的131个曲艺项目、492位传承人参加演出。5天时间里,这些传承人在山东省会大剧院、百花剧院、山青剧院3个专业剧场,以及相关书场、社区、景区和学校,共开展128场惠民演出,惠及群众3.7万人,为泉城市民献上了精彩的曲艺大餐。 通过这些演出、交流和研讨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国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丰硕成果,激...
查看更多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青海省撒拉族古代民居篱笆楼营造技艺现仅存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部的清水乡孟达村内。元代撒拉族先民定居孟达村,开始在居处营造平顶房院建筑。至明清时期,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孟达、白庄和甘肃省的大河家一带修建了众多的篱笆楼,形成富于地方特色的撒拉族风格建筑群。   篱笆楼整体建筑布局多样,有三合院式、拐角式、横字式等形制,一般坐北朝南。楼院由大门、楼体、平房组成,门开东南,以楼座为房院的主体建筑。篱笆楼...
查看更多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元、明、清直至民国,杭州雕版印刷一直非常发达。1957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成立木刻水印工厂,杭州雕版印刷技术有了质的飞跃,成为当时全国四处木版水印基地之一。   杭州雕版印刷术,是将需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画)于薄纸上,再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版工匠雕刻成反体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时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子均匀刷过,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
查看更多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巴塘县      巴塘藏戏是康巴藏戏的一个流派,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康巴藏戏藏语称作“江嘎冉”,是藏戏四大流派之一,形成于清代顺治十年(1653),其后又在巴塘不断发展,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藏戏演出样式。   巴塘藏戏的演出分为舞台演出和坝子演出两种,而以坝子演出为主。演出时有简单的化装,通常要戴面具,尤其注重勾画神话传说中邪恶形象的脸谱,观众通过不同色彩的化妆、不同形象的面具和表演动作来区别剧中人物的美丑善恶。表演时除前...
查看更多
粤剧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佛山市      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使用粤方言地区的城乡。明末清初,弋阳腔、昆腔传入广东。清代咸丰、道光年间,广东本地班在演出中以“梆簧”(西皮、二簧)作为基本曲调,兼收高腔、昆腔及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用“戏棚官话”为基本语言,间杂以粤方言,逐渐形成粤剧。1912年前后,粤剧演出基本上已改用广州方言,表演体系日趋完善,开始在梆簧中穿插民歌小调,并改假声演唱为“平喉”演唱...
查看更多
侗族大歌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大歌,侗族称为“嘎老”。“嘎”即歌,“老”既含有大之意,也含有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嘎老”是一种由众多人参与的歌队集体演唱的古老歌种,故译为大歌。   黎平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南部方言区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民间合唱音乐,主要流行于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包括今黎平县岩洞、口江、双江、永从、肇兴、水口、龙额及从江县往洞、谷坪、高增、贯洞、洛香等乡镇...
查看更多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乐都县      花儿是广泛流传于甘、青、宁及新疆四省区的回、汉、土、东乡、保安、撒拉、藏、裕固等8个民族,并一律使用当地汉语方言,只能在村寨以外歌唱的山歌品种,通称“野曲”(与“家曲”即“宴席曲”相对),又称“少年”。其传唱分日常生产、生活与“花儿会”两种主要场合。“花儿会”是一种大型民间歌会,又称“唱山”。   瞿昙寺花儿会同时也是当地的庙会,从农历六月十四到十六日,共三天。乐都县瞿昙寺花儿会在青海各地花儿会中规模较大...
查看更多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斯)尔》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蒙、土、裕固、纳西、普米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格萨(斯)尔》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这一为多民族共享的口头史诗是草原游牧文化的结晶,代表着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