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6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十三   
搜索
论坛
  本文为《 人民日报 》(2016年05月08日12 版)“艺坛论道”栏目推出“振兴传统工艺”系列文章   对传统复兴与传统工艺振兴的期待,是中国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形成的共识。百余年来在传统与现代、手工业与机器生产、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之间形成的一系列不可化解的矛盾,仿佛在一夜间冰消瓦解了。这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是从西方崇拜、现代化崇拜和GDP崇拜中解脱而产生的一种自尊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一次精神觉醒。正如经济新常态...
查看更多
寄望手工
2016.05.10
论坛
  本文为《 人民日报 》(2016年04月24日12 版)“艺坛论道”栏目推出“振兴传统工艺”系列文章   编者按:“振兴传统工艺”已然成为热点。先是去年年底,作为“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的新增项,“振兴传统工艺”得到了业界的普遍关注,文化部随即启动制订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今年两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工匠精神”又引发社会热议;如今,“振兴传统工艺”正式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成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文化重大工程,全国各地相关工作也相继展开...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梅葆玖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幼子梅葆玖今天上午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2岁。梅葆玖1934年出生于上海,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也是梅派传人。     北京京剧院12时许于官方微信号正式发布讣告: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子,京剧梅派艺术掌门人,全国政协委员,梅兰芳京剧团团长,北京市梅兰芳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梅兰芳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导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梅葆玖先生,因支气管痉...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4月27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皮影艺术委员会”在北京皮影博物馆举行成立仪式。皮影博物馆位于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南门东侧,也是北京“龙在天”袖珍人皮影艺术团所在地。记者也借此走近了一群特殊的非遗传承者,了解他们对“特殊人群+非遗传承”之路的探索。   走出一条小路   提供一种思路   2006年,酷爱皮影戏的林中华辞职,创建了皮影艺术团。起初招收的是健全人,然而演员流失速度非常快,根本无法起到传承发扬的作用。正在无奈之时,他获悉袖珍人就业十分...
查看更多
论坛
  猴年春晚上一段《华阴老腔一声喊》,让观众感受到了“黄土与摇滚、电声与弦乐的碰撞”。被誉为中国黄土地上“最古老摇滚”的华阴老腔,在借助电视荧屏与现代元素火爆之前,也曾面临诸多的传承尴尬:它是华阴县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剧目几乎不外传;老艺人正逐步消减……   由无人问津到众人追捧,华阴老腔的蜕变在于巧妙借力——借助非遗保护重新走入大众视野;借助跨界融合、创新尝试激起当代人共鸣。打破过去的闭关状态,在守住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大胆汲取,因此具备了打动观众的魅...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斗蛋”现场 董美巧 摄 2014年5月5日是中国传统“立夏”节气,这一天意味着夏天不再遥远。 在江西万载县,当地民众纷纷开展玩彩蛋、吃豌豆糯米饭、称体重等传统民俗活动,迎接夏天的到来。邓龙华 摄   立夏,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同时意味着气温明显升高,炎暑将至。民俗学者王娟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采访时介绍,立夏时节很多习俗与消灾祈福有关,如儿童手腕等处会系上五色丝线辟邪。此外,民间还流行...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期待了很久,今天第一次点进网站,背景音乐响起的瞬间,热泪盈眶,希望‘数字敦煌’越来越好。”内地网友“流觞一曲梦千年”感慨,在他看来,这是近年国内文物数字化、互联网共享以来,最令人激动和振奋的成果了。   5月1日,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文化发现”的敦煌石窟,正式开启全球共享模式:持续多年的项目“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这意味着全球民众通过互联网,可尽情畅游石窟。   据敦煌研究院对“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用户浏览及点击率的数据分析,“数字敦煌”资源库...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2016年4月27日至28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高校项目负责人及文化主管部门管理人员培训会议在昆明举行,文化部领导以及来自全国57所参与研培计划的高校项目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2016年4月27日-28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下文简称“研培计划”)·高校项目负责人及文化主管部门管理人员培训会议(下文简称“高校负责人培训会议”)在昆...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昂沁组合在呼麦大赛上表演。 女子呼麦成为舞台上一道亮丽风景。 哨音高亢,低音雄浑,时而夹杂的金属声质地感鲜明……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剧场内,呼麦培训汇报演出正在进行,展示的十多首曲目,大部分是首次在内蒙古演唱。 自2009年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内蒙古几乎每年都要举办一两次这样规模的呼麦培训班,有力地推动着内蒙古呼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或“潮尔”,是...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昂沁组合在呼麦大赛上表演。 女子呼麦成为舞台上一道亮丽风景。   哨音高亢,低音雄浑,时而夹杂的金属声质地感鲜明……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剧场内,呼麦培训汇报演出正在进行,展示的十多首曲目,大部分是首次在内蒙古演唱。   自2009年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内蒙古几乎每年都要举办一两次这样规模的呼麦培训班,有力地推动着内蒙古呼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或“潮尔”,是蒙古族特有的单人多声表演艺术,既可一人演...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