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初四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256)
机构
(9)
政策
(360)
资讯
(7048)
清单
(2878)
资源
(1350)
学术
(1332)
百科
(0)
其他
(27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长三角“非遗”保护之思
2015.01.06
论坛
这些年,尽管“非遗”在媒体上是一个高频词,但不少老百姓还是觉得“非遗”离自己很遥远。我们曾经做过这样的调查,询问50位来自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成年人,请他们说出本省市5个以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几乎没有一人能够全部说出来。问他们保护“非遗”的意义,回答最多的就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毁了”。如果说这代表了普遍观点,那么我们的“非遗”传承的前景是令人担忧的。 如何理解“非遗”价值...
查看更多
传承“非遗”: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
2015.01.06
论坛
如何传承“非遗”,近年来已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传承的必要性毋庸置疑,怎样传承,传承的方法、路径却是难题。现有思路多集中于“非遗”的物质化方面,然而,修缮维护历史遗迹及“实物”,树立本无专利之品牌,确认外在形式上的传承者,记录存世文献、音像素材,对于领受“非遗”而言,既是当下误以为有效的策略,又是未来其健全发展的瓶颈。“非遗”传承的系统性应着眼于立体架构,以多元角度入手,尤重在历史积淀与当代语境的对话中逐步建构起能够真正维护“非遗”内涵及其意义的复...
查看更多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也是一种保护
2015.01.06
论坛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保存,不少专家学者都曾发表过意见。有人认为数据库建设只能保存非遗而不是保护非遗,而非遗保护必须是指当下的活态传承;而另一些人则强调,有一些项目其实已不适合在当代发展,花大力气去做活态传承的工作可能最终也无法实现初衷。 比如“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2009年,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然而在杭嘉湖平原,这个昔日的丝绸之府,曾经被学界公认的全国蚕丝生产重心,如今已出现了巨大变化——蚕桑生产...
查看更多
天津非遗传承:接地气才能“活”起来
2015.01.06
专题报道
一袭红衣、小手托着下巴、圆圆滚滚的胖女娃,这一“中国梦”系列宣传画中的可爱形象,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人们亲切地称它为“梦娃”。但很多人不知道,“梦娃”出自天津泥人张。 2013年以来,天津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等一大批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被选中进入“中国梦”系列宣传画,这为非遗文化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接地气的机会,也为非遗传承积累了人脉。近日,《经济日报》记者走进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和杨柳青画社,近距离感受这神奇的民间艺术。 坚守文...
查看更多
宋锦:穿越千年的锦绣之光
2015.01.06
专题报道
拍“全家福”时穿什么,是每届APEC会议时全球观众都饶有兴趣的竞猜内容。在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上,各地区领导人身着“海水江崖纹宋锦华服”面料的丝绸服装,亮相“水立方”。千年宋锦的中国之光,再次被点亮。 千年宋锦有新篇 为了让参加APEC会议的领导人穿上最富有中国色彩的服装,APEC会议中国筹委会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征集服装设计方案。今年2月至9月...
查看更多
“世界瑶都”的瑶绣技艺面临传承困境
2015.01.04
专题报道
“现在的少数民族年轻人不仅不会本民族的织绣技艺,甚至连穿民族服饰都不愿意。”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庞绮说,其带着十余名师生来到广西,就是为了抢救濒临失传的少数民族织绣技艺。 近日,庞绮一行来到享有“世界瑶都”美誉的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当天该县正在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瑶族织绣正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居住着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和坳瑶五个瑶族支系的金秀,是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瑶族自治县,也是世界上瑶族支系最...
查看更多
昆曲传承不能只靠一出《牡丹亭》
2015.01.04
专题报道
岁末的北京,满城争唱《牡丹亭》:名家传戏——2014全国昆曲传承汇报演出以大师版《牡丹亭》为重头和先导,接以南昆版(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典藏版(上海昆剧团)、大都版(北方昆曲剧院)、天香版(湖南省昆剧团)、永嘉版(浙江永嘉昆剧团)、青春版(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御庭版(浙江昆剧团)七个版本的《牡丹亭》。 《牡丹亭》自诞生后,经历了从文学经典到舞台经典,形成文学与舞台的双美。《牡丹亭》当然是经典,但只靠一个《牡丹亭》,昆曲是难以为继的。以...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朱文立:在历史发现中传承汝瓷精髓
2015.01.04
人物
今年4月,朱文立的公司被文化部宣布为汝瓷方面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生产性保护的核心是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朱文立公司之所以能够成为“唯一”,离不开他本人在历史发现上、烧制技艺上做出的巨大贡献。 寻找汝瓷的历史真相 1987年,汝瓷界发生了两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一是由朱文立领头,断代800多年的汝瓷天青釉复烧成功;二是省文物考古所在宝丰县清凉寺发现了汝官窑遗址,该遗址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唯一的汝官窑...
查看更多
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谈民族音乐的出路问题
2015.01.04
论坛
我在主编《艺术评论》时,曾在创刊词上写过这样的一句话:“刃利而欠厚,锥锐而无容。”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刀子的锋利在于刃薄,因此不可能要求它同时还有厚度,厚了就是钝刀了,无法割肉。同样的,锥子尖锐了才能扎得进去,你也就不能要求它尖的同时有很大的体量包容。相比而言,锅盖比较全面,但是拿锅盖拍不到苍蝇更打不了狼。我认为理论有两种,一是如刀如锥,另一种是如锅盖。我宁可要一针见血,虽然可能有些偏颇但能够说明问题的文章,而不想要面面俱到,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实...
查看更多
国图举办“我们的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字传承”跨年大展
2015.01.04
其他新闻
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国家图书馆共同主办,中国民族图书馆协办的“我们的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字传承”跨年大展2014年12月30日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是继“年画中的记忆”“大漆的记忆”和“丝绸的记忆”后,文化部非遗司和国图共同举办的第四个中国记忆系列专题展览。展览将持续到2015年2月1日。 本次展览共分六部分,包括中国文字概说、文字的书写、文字的传播、文字与艺术、文字与生活、文字的传承与未来,集中展...
查看更多
1
1179
1180
1181
1182
1183
132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