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大暑
搜索
人物
京剧艺术研究家、脸谱画家--刘曾复 郝玉萍   刘曾复,1913年生于南京,祖籍河北河间。幼年随父母迁居北京,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学系,曾任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生理学教研室主任,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本职生理学教授的刘曾复在京剧艺术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并担任京剧余(叔岩)派研究会会长,北京戏曲学校艺术顾问,中国戏曲学院首届京剧研究生班导师。   刘曾复学识渊博...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新疆举行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申遗”成功表彰会      9月24日上午,代表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盛会――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成功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表彰大会在新疆人民剧场举行。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司马义·斯拉木、库热西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国务委员 陈至立 各位专家、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座谈会开始前,我观看了展台上陈列的由已故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教授主编的多达200部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感到非常震撼、振奋和感动。丛书的完成和出版,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工程,必将对继承我国的优秀历史...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陈至立强调: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人民网南京9月2日电(记者龚永泉 申琳):“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整体出版座谈会今天在南京召开。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并强调,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陈至立说,由已故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一...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议  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主任 田青     2006 年的春节刚过,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的开幕,一股守护精神家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在京城涌起。当一个四岁的孩子被奶奶引领着用稚嫩的小手在展览会“守护精神家园、保护文化遗产万人签名”的留言板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我们在被深深感动的同时坚信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一定会代代相续...
查看更多
论坛
      关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产       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宋 蜀 华    一、文化生态学研究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文化生态学(Cultural Ecology)又称生态人类学(Ecologicalthropology),它着重研究人类群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它把人类社会及其文化视为特定环境条件下适应和改造的产物。因而研究人类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的特点、方式及规律,并寻求合理地利用和改...
查看更多
论坛
   赫哲族民间艺术濒临失传                                 ...
查看更多
论坛
蒙古族传统音乐在艺术教育中 生态保护之再关注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马铁英   蒙古民族在若干世纪中发展、演进的种族群系史实性研究及结题定论已作为历史文献,是被事实及民族学者群的史考研究证明了的。本文提及只是对民族群系研究范围及区域的限定,并无种族研究之意。   古蒙古人与宇宙、大地、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细石坚砾、溯风浮云以及其它生物种群(牛、马、羊、驼、雁、树、草、花……)和谐共生。他们在与大自然相知相通相融的过...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戏曲剧种保护与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   (本网讯)作为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国艺术研究研究院主持召开的中国戏曲剧种保护与发展座谈会,于2006年6月14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来自中国各地代表性声腔剧种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以及北京、各地的戏史专家8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期间,王文章院长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接受了与会代表向中国艺术研究院捐赠的戏曲音像、书法绘画、研究论著等资料,并向捐赠者颁发收藏证书...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草原民风集缀     悠悠岁月,茫茫草原。世居于此的蒙古牧民,秉赋草原的灵性、智慧,同时把自然、美丽回还草原。碧草荣枯,穹庐转徙。牧民的生活、习俗、文化与草原一起汇聚为一条涓涓河流。我们撷取这涓涓河流中的几朵浪花,希冀展现草原“风吹草低牛羊现”的美好景致……   天籁之音——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草原是音乐的海洋。那...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