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4 星期六 农历四月廿七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988)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34)
清单
(12138)
资源
(3144)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9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高校为什么要开设非遗通识课程
2019.04.01
高校为什么要开设非遗通识课程
论坛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深入人心,以非遗为载体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从中小学的“非遗进校园”,到非遗讲座、纪录片、展会以及各类非遗体验类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以一种更具普及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的面貌回归大众生活,受到社会广泛认可。 如何认识和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遗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但除了严谨的非遗学术研究,在高校开设具有通识课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对于增强青年人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了解,培养...
查看更多
非遗话语知识生产的中国语境
2019.04.01
非遗话语知识生产的中国语境
论坛
摘要:作为新话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体现了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的文化保护理念,后来这一理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吸收,才提出“非遗”这一新话语。“非遗”话语在2001年引入中国后,对非遗话语有一个认知与知识生产过程。非遗话语在中国的文化实践可分为三种话语类型,分别为非遗行政话语、非遗文化话语、非遗产业话语。在三种话语类型中,行政话语是中国非遗保护的主导话语模式,而文化话语既为民俗学发展提供全球化视野,也揭示了当下以传承人为代表的民众话语的失...
查看更多
辛追的素纱单衣:出土47年 最难仿的衣服“克隆”成功
2019.04.01
辛追的素纱单衣:出土47年 最难仿的衣服“克隆”成功
专题报道
湖南省博物馆联合南京云锦研究所历时近两年,不惜重金找了一批瘦弱的三眠蚕宝宝获取蚕丝,复原西汉缝制方法——素纱单衣:出土47年 最难仿的衣服“克隆”成功 近日仿制成功的素纱单衣与原件进行比对。 长沙晚报通讯员 李叶 供图 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杨建顺和助手调试机台。 长沙晚报通讯员 李叶 供图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是迄今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衣服。近日...
查看更多
“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成果首次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
2019.04.01
“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成果首次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
成果展示
45套民族服饰、30套原创设计服装、35位模特......3月2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北京服装学院承办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成果展首次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 本次活动以“额吉牧歌”为主题,意为草原的美好生活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通过生产、生活、盛典和感恩4个篇章的场景,经典的传统元素、时尚的创新服饰、炫目的民族歌舞展演在金色大厅,重点展示了兴安盟阿尔山市树皮画和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
查看更多
【译介】马里亚奇乐队,弦乐、歌及小号+壬生的花田植,广岛县壬生水稻插秧仪式
2019.04.01
【译介】马里亚奇乐队,弦乐、歌及小号+壬生的花田植,广岛县壬生水稻插秧仪式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将在以往译介工作基础上,继续开展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非遗名录项目内容的翻译介绍,每期更新两个项目。本专题项目简介译文仅供广大读者参考使用,不妥之处,欢迎留言指正。 译介项目十九 马里亚奇乐队,弦乐、歌及小号 Mariachi, string music, song and trumpet 图1 马里亚奇乐队,弦乐...
查看更多
福建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鼓励对外合作交流
2019.04.01
福建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鼓励对外合作交流
地方新闻
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28日在福州举行,会议表决通过《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 福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福建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0项,国家级项目传承人109人,7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修订的《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注重非物质...
查看更多
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 ——漫说廿四节气、传统节日和新年
2019.04.01
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 ——漫说廿四节气、传统节日和新年
节气资讯
2019年3月21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迎来了“京师社会学讲坛·民俗学系列”第二十六讲,题目为“中国人的时间制度——漫说廿四节气、传统节日和新年”。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中日韩)荣誉会长,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俄罗斯科学院《传统文化》杂志编委刘魁立先生。 刘魁立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工作,二十四节气作为中...
查看更多
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 ——漫说廿四节气、传统节日和新年
2019.04.01
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 ——漫说廿四节气、传统节日和新年
论坛
2019年3月21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迎来了“京师社会学讲坛·民俗学系列”第二十六讲,题目为“中国人的时间制度——漫说廿四节气、传统节日和新年”。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中日韩)荣誉会长,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俄罗斯科学院《传统文化》杂志编委刘魁立先生。 刘魁立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工作,二十四节气作为中...
查看更多
京城二十四节气习俗,你了解多少?
2019.04.01
京城二十四节气习俗,你了解多少?
节气资讯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流传广泛的这首《二十四节气歌》,用简约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对24 个节气名称一一进行了列举。 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精神 我们知道,地球围着太阳公转,转一圈,就是一年,这个圈就叫黄道。古人把这一圈分成了24份,每转动15°就是一个节气,以立春为起点,大寒为终点,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民众在劳作生产中,结合了太阳历和物侯历...
查看更多
京城二十四节气习俗,你了解多少?
2019.04.01
京城二十四节气习俗,你了解多少?
论坛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流传广泛的这首《二十四节气歌》,用简约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对24 个节气名称一一进行了列举。 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精神 我们知道,地球围着太阳公转,转一圈,就是一年,这个圈就叫黄道。古人把这一圈分成了24份,每转动15°就是一个节气,以立春为起点,大寒为终点,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民众在劳作生产中,结合了太阳历和物侯历...
查看更多
1
1163
1164
1165
1166
1167
309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