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丁杰
2018.11.15
丁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1年8月生,2010年2月去世,江苏省苏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剧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梨园世家,父母是与苏滩名家林步青同时富有盛名的郑少赓的弟子。1942年起跟随父母学艺。1951年参与发起成立上海民锋苏剧团。戏路宽,小生、老生、小丑、花脸均能扮演。演唱时字正腔圆,优美动听,念白考究,注重戏曲语言的音乐性与韵律化特点。在《花魁记》中饰演祝二青,获1957年江苏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表演二等奖。在汇集苏剧各曲调基本元素的基础上...
查看更多
茅善玉
2018.11.15
茅善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2年1月生,上海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上海沪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1974年考入上海沪剧团学馆,1979年毕业后在上海沪剧团(今上海沪剧院)担任主要演员。师承沪剧宗师丁是娥和石筱英,并转益多师,唱腔兼有“丁派”的华丽多变和“石派”的委婉甜糯,行腔圆润妩媚,旋律丰富,表演传神。主要作品有《庵堂相会》《一个明星的遭遇》《姊妹俩》《魂断蓝桥》《血染姐妹花》《今日梦圆》《露香女》《家》《雷雨》《瑞珏》《敦煌女儿》等...
查看更多
沈仁伟
2018.11.15
沈仁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8年4月生,上海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56年考进上海戏曲学校沪剧表演班学习,得沪剧前辈宗师、沪剧“文派”创始人筱文滨亲授,兼学“解派”和“王派”。1959年进入上海人民沪剧团任演员,后在上海沪剧团(今上海沪剧院)任主要演员,为“文派”重要传人。戏路较宽,小生、老生及正反角色都拿捏自如,表演真挚朴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唱腔以“文派”为主,博采众长,形成宽厚持重、韵味醇厚的艺术特色。主要作品有...
查看更多
韩玉敏
2018.11.15
韩玉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3年11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48年进文滨剧团,拜沪剧名家王雅琴为师学艺。1951年进爱华沪剧团,1973年起在上海沪剧团(今上海沪剧院)的艺术建设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唱腔善于融合各派之所长,既有石筱英的柔美甜润,又有凌爱珍的刚劲挺秀,形成委婉情切、跌宕多姿的特色,在沪剧唱腔上对“4”的半音运用别具一格,表演能以情制腔、感情丰富,并因角而异刻画性格。主要作品有《少奶奶...
查看更多
毕春芳
2018.11.15
毕春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7年7月生,2016年8月去世,浙江省鄞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40年进入上海鸿兴舞台科班学艺,拜男班艺人李桂芳为师。1943年满师后,先后与邢竹琴、徐天红、王文娟、裘爱花、金艳芳等搭班。1946年参加天红剧团,1948年参加雪声剧团,1949年进入东山越艺社。1951年加入合作越剧团,与戚雅仙长期合作。1980年成立静安越剧团,任副团长。唱腔融合了尹桂芳和范瑞娟的音调,嗓音清脆,富有弹性,尤...
查看更多
吕瑞英
2018.11.15
吕瑞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2年2月生,上海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1940年入四友社(又称四季班)科班,拜男班艺人盖月棠为师,攻花旦。1943年演出于杭、嘉、湖地区。1945年回到上海。1951年进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后转为上海越剧院)。1952年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扮演《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银心,获演员三等奖。1953年,参加彩色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拍摄。工花旦,兼擅花衫、青衣、刀马旦。演唱音域较宽、音...
查看更多
金采风
2018.11.15
金采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9年11月生,2022年1月去世,浙江省鄞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46年考入雪声剧团训练班,攻小生。后转东山越艺社,改演旦角。1951年8月,加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后转为上海越剧院)。1952年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传统老戏《桑园访妻》一折,获演员三等奖。1954年参加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饰演《盘夫索夫》中的严兰贞,获表演一等奖。唱腔...
查看更多
谷文月
2018.11.15
谷文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5年3月生,河北省固安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5年从北京市戏曲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中国评剧院。曾任中国评剧院青年团团长。高中低音和谐统一,声腔俏丽甜美,高亢中不失圆润,低回里尤见清纯,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首创评剧个人戏曲演唱会与评剧音乐故事剧形式。在《杨三姐告状》中饰演杨三姐,获第二届中国金唱片奖;在《花为媒》中饰演张五可,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收徒王丽京、张...
查看更多
刘萍
2018.11.15
刘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2年12月生,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9年考入中国评剧院学员班。1960年分配到中国评剧院二团,曾代筱白玉霜出演《生活的凯歌》中的高霞一角。1978年参与复排《秦香莲》,久演不衰。在继承白派传统基础上有所发展,唱腔低回婉转,韵味醇厚,声情并茂。擅演剧目多为青衣戏、悲剧。1984年因在《评剧皇后》中饰演白玉霜而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16年收王平为徒。
查看更多
周丹
2018.11.15
周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70年9月生,辽宁省铁岭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87年拜“韩派”评剧创始人韩少云为师,深得“韩派”表演艺术精髓,形成了优美大方、朴实细腻的表演风格,唱腔韵味醇厚、字清板正。出演过传统评剧《凤还巢》《打金枝》等,现代评剧《杨三姐告状》《小女婿》等,新编历史评剧《长孙皇后》等,勇于尝试各类角色。曾获2001年第十三届韩国马山国际演剧节银奖、2001年第二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2004年第四届中...
查看更多
1
1654
1655
1656
1657
1658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