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3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   立夏 立夏
搜索
屈永仙:多民族文化交融与区域性文学现象 ——以南传佛教文化带中的民族文学为例
论坛
【摘要】我国南方民族中信仰南传佛教的有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和阿昌族,他们聚居的区域以西双版纳、德宏、孟连为轴向周边辐射连成一个云南境内狭长的南传佛教文化带。他们使用傣文书写的佛经,具有与傣族相似的南传佛教习俗传统。傣族的贝叶经流入到周边民族地区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同时傣族也吸收了这些民族文化中的养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区域性贝叶文学现象。通过比较傣族史诗《创世纪》与德昂族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布朗族叙事诗《朗三飘》与傣族的《三尾...
查看更多
山东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揭牌
地方新闻
近日,山东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班子成员、二级巡视员付俊海出席并致辞。山东省、济南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省内非遗工作者、山东大学师生等参加活动。 李术才表示,山东大学有着“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民俗学、民间文学、俗文学、神话学等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学术积累,近年来又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多个特色研究方向,显示出...
查看更多
布依斗纹布:绣艺里的传承创新
专题报道
布依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布依族服饰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够反映出布依族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莫过于服饰制作工艺。布依族服饰制作工艺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独特技艺,有着浓重的布依族的文化符号,它的制作工艺多样,采用了色织、蜡染、扎染、挑花、织锦等,工艺制作繁杂,工艺精湛,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工艺体系。 以渍染成青色的棉线作经,五颜六色的丝绣线为纬,在古老的织机上穿梭纺织、精挑细插,布满平面四方形纹样的布依族斗纹布...
查看更多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和调整工作的通知
通知公告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和调整工作的通知 (办非遗发〔2022〕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国家京剧院,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 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39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文化和旅游部决定组...
查看更多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和调整工作的通知
要闻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和调整工作的通知 (办非遗发〔2022〕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国家京剧院,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 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39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文化和旅游部决定组...
查看更多
国家文化公园|古老声腔唱新曲
专题报道
国家文化公园:古老声腔唱新曲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目前,我国形成了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总体建设布局。 国家文化公园的灵魂是文化,它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亡绝续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码。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戏曲在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中自觉扛起时代重任,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查看更多
广西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第九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实地调研工作
地方新闻
为进一步做好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第九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6月底至7月中旬,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派多个工作组分别赴全区各地开展实地调研工作。 自治区文旅厅非遗处三级调研员刘铨率队赴百色、桂林、贺州等地调研 工作组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相关负责同志和自治区非遗中心专家组成。在本次调研工作中,工作组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观看现场展演、参观...
查看更多
2022年贵州传统工艺创新创意应用研修班举办
地方新闻
2022年7月17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贵州传统工艺创新创意应用研修班顺利开班。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王竹,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陆勇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王健,南京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主任陈红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站长赵罡,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喻琛、党总支副书记戚毅、院长助理宓恒如、专任教师赵淑怡,贵州省非物质...
查看更多
1分钟知非遗事丨非遗半月报第98期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98期:2022年7月5日—17日 1.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并观看《玛纳斯》说唱展示 2.全国政协调研组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在山东调研 3.文化和旅游部举办落实《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
查看更多
匠心推“潮牌”销售上“云端”——湖南挖掘传统工艺当代价值
专题报道
湖南省传统工艺历史悠久、资源丰厚、种类繁多,涉及传统工艺的非遗门类主要有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别,共计727项,这些传统工艺蕴含着千百年来湖南各族人民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近年来,经过湖南非遗人的共同努力,湖南的传统工艺传承和创新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市场竞争力、从业者收入以及对城乡就业的促进作用明显提高。 着力建设传统工艺振兴抓手 近年来,湖南省以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