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4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一   
搜索
四川省非遗保护工作座谈会召开
地方新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升全省非遗保护工作能力,四川省非遗保护工作座谈会于3月11日在都江堰市召开,全省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省非遗保护中心组织主持。会上,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李琳通报了2020年四川非遗保护工作情况及2021年重点工作,提出了省非遗保护中心“3中心”“3基地”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并号召市州非遗保护中心队伍紧密团结起...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的活态流变——以传统舞蹈安塞腰鼓为例
论坛
安塞腰鼓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族群众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地各民族人民创造出了众多精妙绝伦、特色各异的舞蹈艺术。这些传统舞蹈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和当地人民的生产实践、信仰习俗、节庆仪式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特定社区人们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情趣,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艺术结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艺术形式层出不穷,新媒体等传播媒介也越来越多,传...
查看更多
杜薇 杜双双:族内多元与族际单一
论坛
摘要:瑶族药浴是“世界三大洗浴文化”之一。作为贵州省文化厅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贵州省从江县高华村瑶族药浴的药材种植、洗浴设施、洗浴空间与文化禁忌都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两个发展并存的知识体系、实践系统和价值观念,一个是瑶族族内实行的传统药浴知识体系、多元的洗浴类型和整体的价值观;另一个是旅游场景下对外来游客实行的规范化药浴养生知识条目、易操作的旅游体验项目流程和注重服务的现代市场观念。个案力图呈现民族村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查看更多
保护和传承,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专题报道
日本一名年轻和食厨师正在学习处理食材。(摄影:刘军国) 瓦莱里奥·费隆在自己的工作室中认真制琴。 “飞天舞”表演者在墨西哥普埃布拉州乔卢拉进行表演。 法国一名专业调香师在配制香水。 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建立非遗技艺培训学校、加强学校等渠道的教育推广、打造品牌节日活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
查看更多
《木心墨魂:侗族掌墨师与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线上摄影展——第五单元《建筑与构造》
专题报道
今天上线的是《木心墨魂:侗族掌墨师与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线上摄影展的第五单元《建筑与构造》。 侗族木构建筑在我国众多民族的建筑中素以类型多、结构精巧而独树一帜。当你进入侗寨,就会被它丰富的种类、多种多样的使用功能所惊叹,被它朴实的气质、与环境的和谐融合所折服。往大处说,大量普通的侗族木构建筑可能还算不上流传千古的名胜古迹,可正是这些在民间默默传承下来、通过精湛的营造技艺建造的各种建筑,在创造人类共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是极为难得和重要...
查看更多
陈广忠:二十四节气的排序问题
节气资讯
二十四节气的排序问题 【摘要】冬至第一、立春第四等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顺序、依据的科学规定,从《淮南子》开始,被历代文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隋书》、新旧《唐书》《宋史》《清史稿》《周髀算经》等所继承。当今媒体、网络、纸本、世俗所说“立春”是第一节气的说法,是不科学的。西汉刘歆编制《三统历》,把“惊蛰”排在正月中,错误改序。东汉班固等加以改正,恢复了《淮南子》的正确排序。 【关键词】冬至;立春;惊蛰;二十四节气;刘歆...
查看更多
陈广忠:二十四节气的排序问题
论坛
二十四节气的排序问题 【摘要】冬至第一、立春第四等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顺序、依据的科学规定,从《淮南子》开始,被历代文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隋书》、新旧《唐书》《宋史》《清史稿》《周髀算经》等所继承。当今媒体、网络、纸本、世俗所说“立春”是第一节气的说法,是不科学的。西汉刘歆编制《三统历》,把“惊蛰”排在正月中,错误改序。东汉班固等加以改正,恢复了《淮南子》的正确排序。 【关键词】冬至;立春;惊蛰;二十四节气;刘歆...
查看更多
辽宁省“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 节日活动精彩圆满
专题报道
为丰富全省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的统一部署,全省14个市以“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让非遗走进千家万户。2021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全省累计举办“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线上宣传展播活动416场(次),线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70场(次)。 线上非遗展示展演精彩纷呈。线上非遗宣传展播活动主要以非遗项目宣传片展播、传统技艺短视频及非遗课堂、传...
查看更多
聚焦两会|完善非遗数字化传承体系建设
专题报道
顺应“互联网+”时代,我国多地开展了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数字故宫”、南京大学的三峡文化遗产数字化展览工程和敦煌艺术的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等,对非遗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多头建设,既容易造成遗漏又会产生重复。非遗具有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对其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是一项复杂工程,从调研看当前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多个部门均已介入非遗传承的数字化工作,造成重复建设及项目遗漏...
查看更多
聚焦两会|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利用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和魂,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培育民族认同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一批传统文化生态示范区已经划定,非遗传承基地遍布城乡。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项目众多,截至2020年12月,已有包括昆曲、古琴、云锦、雕版印刷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10项;国家级非遗146项,包括传统戏剧、民间杂技、民间文学、传统手工...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