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3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九   夏至 夏至
搜索
传承苗绣,让留守儿童妈妈回乡
专题报道
这几天,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石栏镇的苗族姑娘石佳很忙,忙着在抖音、淘宝、微博等平台上推销苗绣产品。 石佳与苗绣结缘是在2017年。当年2月,在外创业的石佳回乡探亲,她发现,由于家乡产业基础薄弱,很多年轻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外出打工,镇里的留守儿童非常多。于是,她萌生了回家乡创业、提供就业机会的想法。 “在我们苗族人看来,苗绣不光是一个图案,它其实是一个故事、一段话。石栏镇是一个苗族聚集地,苗绣对于当地妇女们来说很容易上手,而且也有...
查看更多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巡礼——黔东南民族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创新中熠熠生辉
专题报道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侗寨,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赵罡摄 来自贵州的非遗学员参加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研修班,拓眼界、增技艺  赵罡摄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分布密集,文化生态环境保存良好。2012年,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设立。数年来,实验区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建设理念,致力于推动黔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和可...
查看更多
百余件古籍修复成果亮相国图
要闻
2020年9月1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全国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共同举办了“妙手补书书可春——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暨成果展”,该展览为目前以古籍修复成果为主题的最大规模的展览。 展览展出了珍贵古籍修复成果及修复竞赛作品共103册件,涵盖敦煌遗书、早期佛经、宋元善本、金石拓本、明清古籍、少数民族古籍等。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国家典籍博物馆馆长饶权指出,此次竞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
查看更多
大运河文旅博览会举办
地方新闻
原标题:大运河文旅博览会|隆重开幕,邀你感受千年运河之美! 大运河水,延绵流淌,一年一度的大运河文旅博览会如约而至!夜游古运河、开幕仪式、主题演出、展览展示、主题论坛、非遗分会场和互动联动等7大板块、15项重点活动于2020年9月3日至7日在无锡和淮安次第缤纷登场。 一、400余件当代非遗创意精品亮相第二届运博会非遗文创展 当非遗遇见创意,“传统”就有了新的解读 作为第...
查看更多
浙江省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名单公布
地方新闻
2020年9月2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浙江省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名单,“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等17个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地区入选,覆盖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建设的十大文化高地。 浙江省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是指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通过项目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凸显区域文化特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而设定的区域。为贯彻《国...
查看更多
直播带货,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专题报道
近年来,随着5G时代的到来,非遗传承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观赏模式,越来越多的贵州非遗项目正利用直播、短视频平台等多种途径打破传承圈层,通过创新非遗传播形式,与时下潮流结合,为非遗传承与创新带来更多新意和惊喜,深受到年轻人追捧。 直播带货 推广非遗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短视频、直播如飓风般席卷而来,并以互动性强的特点迅速进入现代生活,看似偶然的机会,让古老的非遗在这股飓风中更加活泛,越来越多的非遗推广活动在利用网络平台的传播过...
查看更多
黔东南: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专题报道
2012年12月,文化部批复设立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目前全国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也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近年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多措并举,稳步推动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效凸显。 一、健全管理机制,夯实主体责任 一是省州县联动...
查看更多
内蒙古自治区非遗保护管理人员培训班在呼和浩特举行
地方新闻
2020年8月31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全区非遗保护与管理人员培训班在呼和浩特举行。全区各盟市文化和旅游局分管局长、非遗科科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及业务骨干,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负责人,国家、自治区研培计划参与院校负责人等100余人参加培训。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蔚治国副厅长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蔚治国副厅长对全区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
查看更多
苍洱之间,大理文化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
专题报道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作为云南历史文化最早发祥地之一,大理白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文化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是一个让人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2011年3月,原文化部在大理州设立国家级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0年来,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这一建设目标,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实验区着力构建大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在苍洱之间绘出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文化...
查看更多
1分钟知非遗事丨非遗半月报第51期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51期:2020年8月17日—8月30日 本期信息一览: ▲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负责人培训班(四川)在成都举办 ▲ 2020年“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培训在昆明举办 ▲ 河...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