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家具制作技艺(晋作家具制作技艺)
2018.12.14
家具制作技艺(晋作家具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临汾市 晋作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的典型代表。它用料精纯,制作考究,形式、内容的完美结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日用家具上的艺术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晋作家具制作技艺源于秦汉,宋元时渐趋成熟,明代中期达到鼎盛,并一直延续到清代末期。晋作家具在明代中末期硬木材料日渐枯竭的情况下,以当地软木材料代之而起,成为家具制作世界里的一枝奇葩。 晋作家具利用当地优质软木如核桃木、榆木、楸木为材,沿用制作硬木家具...
查看更多
家具制作技艺(精细木作技艺)
2018.12.14
家具制作技艺(精细木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工美红木文化艺术研究所 江苏省的南京、南通、常州、苏州、常熟等城市及其周边的乡村,自古文人荟萃,能工巧匠辈出,其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优势,造就培育了民间木作工艺深厚扎实的传统。至明代始,硬质名贵木材(主要为红木类)大量进口采用,在众多江南文人积极参与和皇家的大力倡导下,江苏省各地民间的木作工艺水平在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逐渐朝着精微细致的方向发展,并形成了一种专门施行于硬木类雕塑和木器的特殊工艺,这就是传统的“精细木作工艺...
查看更多
家具制作技艺(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
2018.12.14
家具制作技艺(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是指以福建省仙游县为中心区域,经几百年传承发展形成的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工艺。目前这一技艺主要流布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度尾镇、大济镇、赖店镇、盖尾镇、郊尾镇等生产集中区。 仙游古典家具制作选用花梨木、紫檀木、酸枝木、鸡翅木等名贵木材为原材料,家具制品根据用途分为椅凳、桌案、床榻、柜架及文房杂项等五大类,款式典雅,结构严谨,器型优美,嵌饰华丽,制式特别,连结巧妙,雕镂细腻。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于一体。 其技艺流程包括木料干燥、取...
查看更多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
2018.12.14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 勒勒车是蒙古式的牛车,又名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勒勒”原是牧民吆喝牲口的声音。勒勒车是为适应北方草原的自然环境和蒙古族生活习惯而制造的交通工具,现在东乌珠穆沁旗及其周边地区依然可见。 勒勒车的起源可上溯到《汉书》所记载的“辕辐”。从秦汉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千余年中,勒勒车一直是草原牧人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有“草原之舟”之称,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勒勒车是牧...
查看更多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
2018.12.14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 勒勒车曾经是蒙古族用途最广的交通工具。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的勒勒车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目前仍保留着完整的工艺流程。 勒勒车由车架子、车轮和轴鞍三部分构成,多采用桦木和榆木等质地坚硬的木材制作。车架子由2根辕木、9根横撑、8根竖撑和2根车厢盖构成;车轮由1根轴、2个车毂、36根辐条和12根车辋构成。另有2个轴鞍,连接车架子和车轮。 制作勒勒车只须使用锛子、斧子、凿子、锯等简单的木工工具...
查看更多
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
2018.12.14
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 在西藏农区和部分牧区,人们利用山间水的落差巧妙地建造了水磨坊,用来加工糌粑、面粉及家畜饲料,其中以“甲米曲果”最为驰名。“甲米曲果”意为甲米水磨坊,它位于拉萨市北郊的娘热沟,距拉萨市中心6公里。娘热沟丰富的水资源使这里形成了拉萨市郊最具规模的水磨坊群,近两公里的水边修建了近二十座水磨坊,这在整个藏区是绝无仅有的。娘热沟从古至今一直是拉萨地区加工糌粑的重要场所。 甲米水磨坊约建于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
查看更多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2018.12.14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兰州市 兰州市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干旱少雨。黄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河面距地面有十多米至二十多米落差,由此带来丰富的天然水力资源。 公元1556年,段续借鉴云南通河的筒车灌溉技术,在兰州创制了适合于本地的水车。黄河水车利用水流冲力工作,成为一种廉价高效的灌溉工具。水车小者直径十七八米,大者二十多米,有单辆车、双辆车和多辆车等类型,一辆水车可灌溉农田七八百亩。明末以降,大水车在黄河流域的皋兰...
查看更多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
2018.12.14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休宁县 罗盘是广泛运用于天文、地理、军事、航海和居屋、墓葬选址的重要仪器,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沿续和发展。万安罗盘是现存的全国惟一以传统技艺手工制作的罗盘,产地在今天的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万安老街。 万安罗盘制作业至迟兴起于元末,在明代得到发展,清代中叶进入鼎盛时期,清末一度衰败,民国初年重振辉煌并延续至20世纪60年代初,停顿近20年后,1982年又恢复生产。 万安罗盘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罗盘制...
查看更多
雕漆技艺
2018.12.14
雕漆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东城区 北京雕漆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雕漆制品造型古朴、纹饰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它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 雕漆工艺发源于唐代,由于北京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经过元、明、清三代的发展最终落户北京。北京雕漆工艺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华夏南北雕漆技艺之大...
查看更多
雕漆技艺
2018.12.14
雕漆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 甘肃省天水市的雕漆技艺源远流长,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天水雕漆技艺发展出雕填的髹饰技法,成为西北地区传统髹饰技艺的典型,流传至今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天水雕漆技艺系以当地出产的生漆涂于松木、桦木、椴木等质地的器物表面,经数次髹饰制成漆胎,打磨光滑后再雕刻填彩,而后选用美石、贝壳等各种装饰材料镶嵌于漆面之上。成品造型古朴优美,图案精致,色泽光润,并有耐酸碱、耐高温、耐潮湿和耐腐朽...
查看更多
1
1264
1265
1266
1267
1268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