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珠算(珠算文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珠算心算协会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数术记遗》。明代经济高度繁荣,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珠算得到普遍推广,逐渐取代了以前通用的筹算。在此情势下,明人程大位编撰的《直指算法统宗》为珠算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明代以后,中国珠算先后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近年又逐渐流行于美洲。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珠算开始走向衰落,其计算功能已由电子计算机承担...
查看更多
珠算(程大位珠算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数术记遗》。明代经济高度繁荣,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珠算得到普遍推广,逐渐取代了以前通用的筹算。在此情势下,明人程大位编撰的《直指算法统宗》为珠算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明代以后,中国珠算先后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近年又逐渐流行于美洲。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珠算开始走向衰落,其计算功能已由电子计算机承担...
查看更多
南海航道更路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文昌市      南海航道更路经是千百年来海南人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南海航行的路线知识及实践。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18世纪,我国南海沿岸的居民就已从事南海水产资源的开发。汉代,我国在南海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海南省文昌市有南海航行的重要港口清澜港,出航南海诸岛多从此启航。海南岛沿海的居民总结航海经验,写成《南海更路簿》,以手抄本形式流传。除此以外,民间还流行着口头传承的“更路传”。   直至今日,南海航道更路经仍在发...
查看更多
南海航道更路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琼海市      “南海航道更路经”又有“南海水路经”、“南海定时经针位”、“顺风得利”、“注明东、北海更路簿”、“去西、南沙的水路簿”等名称,是南海渔民把握海上航行线路的传统民间知识。   “更”是古代计算航程的单位,一更等于60里;“路”是指航行的路线图;“簿”就是本子。《更路簿》就是手抄航行路线图的手抄册子,“更路传”指口传的航行路线经验。现存的手抄本《更路簿》产生于清康熙末年,至19世纪中叶趋于成熟,定型成书,世代...
查看更多
藏族天文历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      藏族天文历算是藏族“十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流传于藏族地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藏族天文历算学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它由原始天文历算学、五行占算、时轮历算、汉历即时宪历、占音术、风水学等许多分支组成,相关知识与实践不仅包括五大行星运动值的推算、闰月和重缺日的设置、日月食的预报,还包括进行中长短期天气预报,依据天文历算学原理推算各地适宜的农耕牧作时机、物候、节令和人体脉相变化周期等等。每年由藏医院天文历算...
查看更多
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元,是中国道教称谓。道教将每年的农历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别称为“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佛教称“中元节”为“盂兰盆节”,典出佛教故事《目连救母》。这一节日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   盂兰胜会,又称“盂兰节”,民间称为“中元节”、“鬼节”、“麻谷节”或“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是祭祀祖先、祭吊孤魂的日子。香港潮籍人士约...
查看更多
中元节(资源河灯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资源河灯节是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资源镇、中峰乡、梅溪乡一带的传统节日,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它依附于中元节而形成和存在。 在湘桂铁路开通前,资江是连接桂北与湖南的交通大动脉。每年七月半中元节,人们会自发为葬身资江的冤魂做道场超度,最后放几盏河灯。一方面是对亡者的祭奠;另一方面也祈求自身辟邪消灾、万事大吉。咸丰二年(1852年),湖南商人在距县城两公里处的合浦街兴建了一座占地6余亩、规模宏大的湖南会馆。此后,湖南会馆每年从公产或民间捐款中拨出专...
查看更多
中和节(永济背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永济市      农历二月初二是古代的“中和节”,亦称“春龙节”、“青龙节”。“中和节”这个名字传说始于唐贞元五年(789)。当时,德宗皇帝李适下诏,废除正月晦日之节而建“中和节”。   背冰习俗是中和节活动内容之一,流传于山西永济市长旺村,是一种仪仗队列式的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北征攻打蒲津渡时,清军将领夏新强拆民房,准备太平军攻城时...
查看更多
中和节(云丘山中和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乡宁县      中和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云丘山中和节因节日集散地在云丘山而得名,以农历二月十五为正日。      中和文化最早兴于夏代,至周代形成规模。《诗经·大雅·生民》说后稷在获得丰收后,对神灵举行了大规模的祭祀。云丘山古称昆仑、北顶。云丘山中和节至今保留的“朝顶”习俗是对这一行为的民俗化继承。   中和节习俗盛行于乡宁、稷山、新绛、河津、万荣、襄汾、曲沃、运城、临汾等地处晋南的县市,也波及豫西北、陕东等地...
查看更多
俄罗斯族巴斯克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      俄罗斯族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耶稣复活节”,俄语称“巴斯克节”。其隆重程度不亚于汉族的春节。在节日到来之前,人们开始忙碌,室内粉刷一新,圣像龛前精心布置、装饰。提前烤制出大量不同风味、不同造型的糕点。点心中有一种呈圆柱状的大蛋糕,俄语称“古里契”,蛋糕上有“XB”字母的奶油花,此蛋糕是敬神和主客共享的上等食品。   复活节是东正教徒们为纪念耶稣复活设立的节日。一般在每年公历4月下旬至5月...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