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立夏
搜索
非遗“绝活”成“绝唱”? 建议政府补贴传承人
专题报道
非遗“绝活”成“绝唱”?建议政府补贴传承人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 绝活 政府补贴    摘  要:广州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项,却只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25项,代表性传承人19人。广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前年曾开展过一次大规模的技师认证工作,最后获高级技师资格证书者仅有6人。市政协对此专题调研后发现,广州“非遗”传承后继乏人……        记者了解到,出现这种情况是“非遗”行业内外交困的结果。一方面,工艺美术等...
查看更多
中国大力扶持西北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回族“花儿”
其他新闻
中国大力扶持西北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回族“花儿”    9月17日14岁的回族小姑娘马文丽和她的小朋友们正在参加一场关于“花儿”的人才培养计划――“花儿复兴工程”,她们常常一起快乐地哼唱“花儿”。    “花儿”是流传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独具风采的高腔山歌,曲调高亢悠扬,歌词淳朴清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宁夏同心县文联主席马剑龙说,“花儿”在大西北是各民族共有的,回族尤为喜爱。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民间“回族花儿”传承和发展遇到了不...
查看更多
让手工制作的木梳拥有国家专利
专题报道
让手工制作的木梳拥有国家专利                  ――东阳许立仁首开民间文化资源申请专利先河 许立仁在制作木梳    这把红色的小木梳,虽然梳齿有点变色,但是用起来依然得心应手,让人想不到它是一把用了48年的梳子;这把是“双背高低一梳一掠”,就是梳子有两个背部,而且有高低,梳子的一面是用来梳头发的,另一面是用来掠头发的……    据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龚明伟说,虽然目前许立仁手工制作木梳技艺还未列入保护名录,但它也属“非遗”之列,是...
查看更多
深挖文化底蕴 注重保护传承
专题报道
深挖文化底蕴 注重保护传承                  ――晋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 闽台东石灯俗展示晋江高甲戏进京演出,文化部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领导周和平、李洪峰、王文章等会见演员。     晋江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距金门仅5.6海里,是全国著名侨乡。晋江是历史文化名城,唐开元六年(718年)始建晋江县,为历代州治、府治首邑。晋江人才辈出,历史上是全国18个千人进士县(市)之一。晋江也是全国经济强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市)第6位,经...
查看更多
哈尔滨老剧院争唱二人转 本土二人转发展堪忧
其他新闻
哈尔滨老剧院争唱二人转本土二人转发展堪忧    近日,哈尔滨市民小王邀请几位南方好友到亚细亚电影院看晚场电影,可进场后他们才发现,电影放映厅竟改成了二人转剧场。  如今,哈尔滨十几家老电影院、文化宫纷纷改头换面,卷进二人转市场的扩容热潮之中。各方“诸侯”跑马圈地,让人们眼中原本“土掉渣”的二人转火了起来。  风光一时的“百花园”  在哈尔滨这样一个有着时尚活力和历史韵味的城市里,老道外一直都是民俗文化汇聚的地域,二人转剧场也是在这里孕育生长的。  回忆最早...
查看更多
第四届中国周将在德国再掀中国热
其他新闻
第四届中国周将在德国再掀中国热    九月二十日,由江苏省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柯军、范乐新、李学梅为首的二十四人团队将赴德国展示中国的戏剧魅力。  九月二十日,一年一度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德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化节――第四届中国周将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拉开帷幕。  据了解,本次中国周将历时十一天天,向德国民众展示的不仅有中国的国粹――京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演出曲目包括《风吹荷叶》、《贵妃醉酒》、《三岔口》、《牡丹亭...
查看更多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缔约国
查看更多
可与川剧媲美的婺剧变脸
专题报道
可与川剧媲美的婺剧变脸    素有“徽戏正宗、京剧祖宗、南戏活化石”之称的婺剧,已于今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婺剧特技表演之一的婺剧变脸,也于今年5月入选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以“扯脸”为主的川剧变脸    提起“变脸”,人们总想到这是川剧的绝活。川剧的变脸确实富有特色,转一转头或扭一扭身,瞬间即能变出各种各样的脸谱,使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然而,“变脸”在拥有四五百年历史的婺剧中也是一项特技,婺剧变脸不仅历史悠...
查看更多
“老字号”亟待推陈出新
其他新闻
“老字号”亟待推陈出新    城隍庙的梨膏糖当场熬制切块,咸亨酒店摆开桌子卖起了茴香豆,包着头巾的老妈妈铺着蚕丝被,丝竹管弦从亭台楼阁里缓缓流出……昨天上午,来自长三角地区10多个城市近200家中华老字号企业齐聚上海展览中心,向上海市民展示其传承百年的独特产品、技艺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关专家指出,老字号在新形势下面临“三老”难题:一是产品结构老;二是营销方式老,有的老字号还靠几十年前“前店后工场”的办法维持局面;三是观念老。但在博览会上,记者发现,不少...
查看更多
孙毓敏:卷拔心犹不死
人物
孙毓敏:卷拔心犹不死    在中国的京剧圈子里,孙毓敏是有名的荀派“活红娘”。剧作家吴祖光曾称赞她“功崇唯志,业广唯勤”;目睹其坎坷人生的老作家李则评价她“楚有卷草,拔心犹不死”。  在京剧艺术走出象牙塔,传统文化增强竞争力的改革中,孙毓敏更是一个自觉的弄潮人。日前,她专程来沪举办讲座。已近古稀之年的艺术家精神矍铄,话语间流露出一以贯之的率真与开朗,还有那股不服输的精气神儿,恰似她喜欢穿的红色上装:美丽、生动、热烈。  难忘恩师“牵马坠镫”孙毓敏1940年...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