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10-01 星期三 农历八月初十 秋分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1208)
机构
(24)
政策
(428)
资讯
(11621)
清单
(12139)
资源
(3158)
学术
(2372)
百科
(148)
其他
(129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民间文化遗产的调查与抢救
2008.11.12
民间文化遗产的调查与抢救
论坛
民间文化遗产的调查与抢救 刘铁梁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巴黎宣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计19个项,绝大多数是由发展中国家申报的民间传统仪式、口头语言和表演艺术项目,中国艺术研究院申报的“中国昆曲”也榜上有名。这是维护人类文化多元性的一个重要行动,其目的在于敦促各国政府和民间机构,要把那些遗留、残存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看得与文物、古迹等物质文化遗产及未被人为破坏的自然景观同样重要,应当及时采取...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
2008.11.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安德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近年来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行动。由于该组织的努力,这一工作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引起了高度重视和强烈反响,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以政府部门和民俗学等学科的工作者为主,社会许多领域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了这项工作当中。其规模之大、牵涉人员之众、影响范围之广,足可使我们称之为一场社会文化运动而毫不为过。 但是,这场正在全面展开...
查看更多
羌族释比文化田野调查实录
2008.11.12
羌族释比文化田野调查实录
专题报道
羌族释比文化田野调查实录 说到家庭背景对余明海的影响,一方面是父亲时常会问他是否学释比,二是他经常接触、感受到释比文化有一定的优越感。“有些跟我们一般般的(同龄人),有些学的时候,我还是要学……”,从这里表现出了他的基本想法:家里不是释比的人都学了,我当然也要学了。此外,“家庭里有人晓得(释比)嘛,我咋个不学呢?”这句话透露出来的信息值得关注,这与释比的现实作用及可获得的实际利益有直接的关联。在羌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祈福、祛灾、驱鬼、逐疫等都是依...
查看更多
非遗产保护走向文化自觉
2008.11.12
非遗产保护走向文化自觉
论坛
非遗产保护走向文化自觉王文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我国文化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一大亮点。它不仅说明了我国当代对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视,也标志着我们今天对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认知的根本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开始逐步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从根本上说,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国际范围内不断得到重视,我...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名录:云锦收藏,冷门之中学问多
2008.11.12
国家级“非遗”名录:云锦收藏,冷门之中学问多
专题报道
国家级“非遗”名录:云锦收藏,冷门之中学问多陈珊珊 孔小平 “南京云锦”因其美丽多姿,绚烂如天上云霞而得名,说起它,人们的第一反应是雍容华贵、皇家御用。昨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文带着自己的云锦藏品,来到扬子鉴宝直播室,讲述了云锦的历史和收藏现状。 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瓷器、玉石等文物近年来一直备受民间收藏者的热捧。那么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云锦,在民间的收藏情况如何呢?金文介绍说,相比于其他文物,云锦的传世珍品留下来的不多,其中大...
查看更多
指名道姓对骂 河南奇俗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11.12
指名道姓对骂 河南奇俗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专题报道
指名道姓对骂 河南奇俗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东、西常村的村民就敲锣打鼓,交替前往对方村子里指名道姓地挑骂。被骂到的人呵呵笑,被骂得越狠越欢喜。这种大俗大雅完美结合的社火被誉为“天下奇俗骂社火”,2007年还被评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及至元宵,耍社火在各地进入高潮。然而,在三门峡灵宝市阳平镇,东常村和西常村世代相传的却是“骂”社火。骂是其特色特点特征,骂是批评指责讽刺,骂贯穿斗文、斗武、斗巧、斗富、斗丑全过程,为...
查看更多
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昆曲时尚化它还姓昆么?
2008.11.12
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昆曲时尚化它还姓昆么?
专题报道
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昆曲时尚化它还姓昆么? 李智勇 昆曲需要源头活水 记者:苏州昆剧院跟白先勇合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公众中影响很大。这次又跟日本歌舞伎演员合作,并且剧目还是《牡丹亭》,我想问:为什么老是《牡丹亭》,为什么总在合作推出? 蔡少华:为什么老是《牡丹亭》?(笑)因为是经典剧目,既好看又耐看啊。至于为什么要合作,因为昆曲需要开放思维。青春版的走红和这次玉三郎版在日本的叫座,都可以说明这种理念的重要。 过去排一出戏...
查看更多
寻幽访古 神秘诱惑 到吉林寻访满族风情
2008.11.12
寻幽访古 神秘诱惑 到吉林寻访满族风情
专题报道
寻幽访古 神秘诱惑 到吉林寻访满族风情 走近长春龙湾萨满 在满族的发祥地寻访满族风情,萨满文化是最有诱惑力的。 在距长春38公里的萨满欢乐园,我平生第一次和萨满一起聊天。 萨满对我来说是非常神秘的。我看不清她的脸,她的脸被流苏遮住,只有嘴唇和下巴露在外面,头上一顶圆圆的帽子,类似于瓜皮帽,红顶、黄色箍,帽尖上支着一只鸟作为装饰,腰系悬铃,悬铃下彩裙上垂挂着一条条长长的彩带,脚蹬皂靴,双手各执一把扁鼓和一条缠着彩带的鞭子。 左图:满族的鹿皮画...
查看更多
李增恒:“踢场子”踢成了“东方花神”
2008.11.12
李增恒:“踢场子”踢成了“东方花神”
人物
李增恒:“踢场子”踢成了“东方花神” “六六旦,绥德汉。高原舞丛葩艳。巧手舞花扇,轻足戏鼓点。扭如风摆柳,行若水漂船。……爆竹闹管弦,唢呐绽红毡。碎步悄然入洞房,谁人焉能辨女男!” 看过李增恒表演“踢场子”的观众里,至今仍有很多人以为,台上扮演旦角的是个腿脚利落的老太太。卸了妆,人们不禁惊讶,眼前这个瘦小单薄的老人,竟是个男的。他,就是陕北绥德秧歌的传承人,人们口中常说的“六六旦”。 李增恒(右二) 宁看“六六旦...
查看更多
玉素甫江:维吾尔族鼓吹乐传人 痴迷纳格尔艺术的老人
2008.11.12
玉素甫江:维吾尔族鼓吹乐传人 痴迷纳格尔艺术的老人
人物
玉素甫江:维吾尔族鼓吹乐传人 痴迷纳格尔艺术的老人 在伊犁生活久一点的人都很熟悉悠扬欢快的鼓乐―――苏乃依和纳格尔(铁鼓)。“在绿洲、在乡村,吹响苏乃依/敲起纳格尔鼓/人们就会纷纷从田间地头涌来/木卡姆在他们手中、心灵中、目光中展开/他们自身已经成为一件发出美妙音响的乐器……”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乐器在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维吾尔族鼓吹...
查看更多
1
147
148
149
150
151
312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