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迷失的国术:边缘化生存 抢救国术
2008.11.18
迷失的国术:边缘化生存 抢救国术
专题报道
迷失的国术:边缘化生存 抢救国术 章剑锋 紫藤架下,姚承光稳扎马步,与一名胳腮胡子来回几番推拿之后,只见他劲贯右掌,迎胸挥出,说一声“去”,对方霎时被击出,踉跄倒退数步方止。 这是北京一个周末的早晨,“意拳”第三代传人姚承光领着一帮弟子在东直门内南馆公园练功。过去的14年间,南馆公园一直是他们“专属”的练功场地。这是姚承光为他...
查看更多
中国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解读
2008.11.18
中国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解读
专题报道
中国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解读 今年6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涵盖了总共5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技术”类别中,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黑茶制作工艺赫然在列,连同首批名录中公布的武夷茶工艺一共占据了七席。由此,中国主要茶类制作工艺得以从文化遗产的高度被重视和保护,可谓业界福祉。 中国茶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非遗”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
查看更多
“古代音乐活化石”超化吹歌
2008.11.18
“古代音乐活化石”超化吹歌
专题报道
“古代音乐活化石”超化吹歌 起源商代,我国古代的交响乐 “吹歌是中国的一种十分古老的吹奏乐演奏形式,以管子为主奏乐器,辅以笙、笛、箫、韵鼓、大铙、碰铃等乐器,堪称我国古代的交响乐。大约起源于商周时期,距今已有近4000年的历史。如今的郑州曾是商朝的国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出太多的文明,超化吹歌就是最璀璨的明珠之一。”8月19日上午,原新密市文化馆馆长李宗寅一见记者,就如数家珍般的说起了超化吹歌。 对超化吹歌有着20多年研究的李宗寅告诉记者...
查看更多
粤北排瑶:岭南文化的奇葩
2008.11.18
粤北排瑶:岭南文化的奇葩
专题报道
粤北排瑶:岭南文化的奇葩 在今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连南瑶族长鼓舞在歌舞类别中榜上有名,这是该县继耍歌堂后的第二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连南排瑶是粤北山区古老的少数民族,保留了较原始的自然和文化生态,是广东岭南文化中颇具个性特色的文化遗产,是一束绚丽多彩的山花奇葩。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保护、继承民间文化成为媒体、学者关心的焦点。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只有人民群众热爱自己的文化,文化...
查看更多
流传百年的汉沽飞镲
2008.11.18
流传百年的汉沽飞镲
专题报道
流传百年的汉沽飞镲 什么是飞镲?其实它就是古代渔民之间的通讯工具,相当于今天我们使用的手机。当时,古代渔民出海作业,当他们在海上需要互相联系传递信息时,聪明的渔民们发现了飞镲,飞镲声音清脆,传播范围广,最适合在海上使用,所以在古代,汉沽渔民家家都有飞镲,渔民用飞镲或给家人报平安,或表示丰收的喜悦。 流传百年两年申遗 汉沽飞镲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当时作为渔民在海上作业时的一种通讯工具,百年来沿海渔村的飞镲继续保留着原始的味道。随着人们对飞镲的喜...
查看更多
传承和发扬面临着挑战:九成非遗传承人贫病交加
2008.11.18
传承和发扬面临着挑战:九成非遗传承人贫病交加
专题报道
传承和发扬面临着挑战:九成非遗传承人贫病交加 2008年6月14日是中国第3个文化遗产日,昆明市对122名民间艺人授予了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但该称号的授予主要以精神鼓励为主,没有相应的经济补助形式。记者通过对昆明14个县(市)区传承人摸底调查发现,目前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诸多问题:90%以上传承人因生活无着而贫病交加,面临无法将技艺传承下去的危险;每年都有身怀绝技的传承人离世,如果不对他们实行抢救性保护,技艺将面临失传;此外,如何传承更...
查看更多
云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寻踪:老虎笙
2008.11.18
云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寻踪:老虎笙
专题报道
云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寻踪:老虎笙 “老虎笙”,一个原始、古朴、神秘的云南双柏彝族祭祀舞蹈,已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双柏县虎文化节,老虎笙表演。 今年3月16日到18日,“2008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在楚雄双柏举行,节前,我们一行三人带着向往与好奇上路了。其实双柏除“老虎笙”这一祭祀舞蹈外,还有大锣笙、小豹子笙,称为“三笙”,但渊源更久,内涵更广的“老虎笙”备受瞩目,成为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 双柏县虎...
查看更多
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透露着艺术芳芬的吴川飘色
2008.11.18
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透露着艺术芳芬的吴川飘色
专题报道
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透露着艺术芳芬的吴川飘色 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吴川飘色,是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它产生于晚清,成熟于民国至解放初期,冷落、沉寂于“文革”时期,复苏、发展、繁荣于改革开放后。飘色--六国封相 吴川飘色始于黄坡沙岗,由民间艺人陈趣珩(生于清朝咸丰丙辰年)创作,于民国18年(1930年)正月初八沙岗年例,陈趣珩第一次为沙岗创制四板飘色游行,其中三板为单人造型:《观音坐莲》、《时迁偷鸡》、《海螺仙子》,另一板是武术双打...
查看更多
民间礼俗――传统音声技艺形式的文化生存空间
2008.11.19
民间礼俗――传统音声技艺形式的文化生存空间
论坛
民间礼俗――传统音声技艺形式的文化生存空间项 阳 内容提要 本文对于当下民间礼俗与多种音声技艺形式形式相互间的依附关系通过一些相关例证进行辨析,旨在强化对民间礼俗和音声技艺形式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生存方式的认知。 关 键 词 民间礼俗 传统音声技艺形式 平台 生存空间 在当下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下,各地一批又一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被当作项目“开发”出来,这其中也包括音声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民间“滚灯”群英聚江南 同台竟展艺术瑰宝
2008.11.19
民间“滚灯”群英聚江南 同台竟展艺术瑰宝
其他新闻
民间“滚灯”群英聚江南 同台竟展艺术瑰宝 各种民间滚灯绝活令人眼花缭乱。作者:张亨伟 上海奉贤,相传因春秋时孔子唯一南方弟子言偃曾到其境内讲学而得名。深秋之夜,杭州湾畔江浙沪一带的数支“滚灯”表演队纷纷来此“聚会”,同台竟展在中国民间已有近千年历史的“滚灯”艺术瑰宝,引得万人争睹,流光十里。 “滚灯”是流传于中国江南一带家喻户晓的一种民俗传统技艺,集舞蹈、杂技、体育为一体,相传源起于当地民间抗击倭寇、祈福祭祀等,是江南温柔乡难得一见的展示力量与刚健...
查看更多
1
151
152
153
154
155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