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搜索
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
要闻
2019年12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发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将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制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8年起施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对于鼓励和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规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发挥...
查看更多
山东挖掘价值 非遗资源变“金山”
专题报道
借助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政策机遇,近年来,山东的非遗保护工作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面实现双丰收,通过理念、研发、营销等领域的创新,推动非遗资源变“金山”。 非遗活态传承成果喜人 济南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这座城市拥有丰富而宝贵的非遗资源,并且不断加大对非遗的保护力度。 2018年起,济南大幅提升了非遗专项资金的规模,并创新推出了“非遗活态传承八大工程”,包括传统工艺振兴、传统舞蹈活力再现、民间文学...
查看更多
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浙江深入推进非遗保护制度体系建设
专题报道
12月4日,记者在浙江台州临海市举办的2019浙江省非遗保护体系建设培训班上获悉,近年来,浙江积极探索非遗保护体系建设,努力推进全省非遗更好地传承发展。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叶菁介绍,非遗保护体系主要包括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是一个同生共长、相互联系的整体,是基于现代管理提出的一个严密科学的范畴。“推进制度体系建设,有利于从保护发展的本质出发,引导政策重心转向追求质量和成效,更好地摆脱围绕数量判断保护水平的窠臼,推动...
查看更多
连续三年开办“研培计划”表演培训班帮传承人提升技艺——地方小戏越来越有戏
专题报道
从2017年起,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支持下,山东针对省内传统戏曲类非遗项目传承人群开展集中培训,帮助80余名传承人提升技艺,为非遗小剧种的传承发展注入后续动力。 因人因事施教 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 12月4日,2019年山东省地方戏曲小剧种传承人表演培训班结业仪式暨汇报演出在山东艺术学院举办。在汇报演出中,参加培训的学员们不仅表演了吕剧《姊妹易嫁》、茂腔《寻儿记》等各自剧种的剧目...
查看更多
木偶艺术要在传承中创新
论坛
谈起木偶艺术发展,我常想一个创新问题。 有人会说,木偶艺术是非遗,谈创新可能会产生“误导”,会伤害传统,使传统艺术变得面目全非。在我看来,非遗剧种的发展,应该是传承和创新“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创新要以传承为本,没有传承的创新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可能有真正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任何非遗剧种,没有创新就不能发展,就会老化、僵化,最终从“活化石”变成无生命的真化石。 考察泉州一带的木偶艺术时,就能深深感受到这一点。以晋江布袋戏为...
查看更多
集思广益 共谋发展——首届全国古琴专业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要闻
古琴作为一件与中国文化息息相通的乐器,在千年的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完善的琴乐体系。从二十世纪50年代古琴进入专业音乐院校以来,几十年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现实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高校古琴音乐教育,传承中国优良文化血脉,由我校主办,学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承办,民乐系协办的“全国古琴专业教学研讨会”于2019年12月7日至12月8日在中央音乐学院成功举办。此次会议共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大专业音乐院校、音乐科研机构和...
查看更多
一图读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怎么评怎么管?
专题报道
查看更多
校企联动,促进非遗传统与现代交融
专题报道
近日,“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简称“非遗保护基金”)2019年度成果展在云南昆明云隐西山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艾维美术馆举办。本次非遗保护基金以云南金属工艺为主题,全面研究、保护与推广传统“五金”(乌铜走银制作技艺、银器银饰锻制技艺、斑铜制作技艺、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锡器制作技艺)工艺。今年,非遗保护基金开展了“传统金属工艺传承与创新研修班”“汲古·融今——传统金属工艺当代转化和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等活动,带领非遗工作者开展理论研究、出国游学...
查看更多
河南稀有剧种再度唱响清华园
要闻
原标题:非遗传承线上线下各有风景  河南稀有剧种再度唱响清华园 稀有剧种唱主角,活态传承进清华。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支持,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承办的“中国非遗戏曲进校园——2019清华大学校园戏曲节河南稀有剧种展演活动”在清华大学举行。河南稀有剧种太康道情、延津二夹弦、商丘四平调、永城柳琴戏、濮阳大平调、安阳淮调、沁阳怀梆等稀有剧种经典大戏...
查看更多
“我用真心记录你”
专题报道
从2013年我国开展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的试点,到201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全面启动,再到今年,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正式提升为传承人记录工作。7年来,在祖国的大地上,一支支非遗记录团队肩负使命与责任来到传承人身边,观察传承人的生活、听传承人讲述精彩的人生经历,力争全面、系统地记录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截至目前,这项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对600余位传承人的记录,对约700位传承人的记录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