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7 星期三 农历四月初十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浦东说书:流传百年迎来新生
2008.12.10
浦东说书:流传百年迎来新生
专题报道
浦东说书:流传百年迎来新生 87岁的张桂汀身穿长衫登上说书台,左手拿醒木,右手拿扇子,一口地道浦东话,绘声绘色说起书目《小八义》。奇怪的是,台下并没有听众,只有一台工作中的摄像机,记录着张桂汀的表演。 流传了百余年的浦东说书,今年正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抢救濒临失传的文化“特产”,浦东文化部门正逐一为说书老艺人录音录像,截至目前已将7名老艺人的7部经典书目录制完毕。 流传百年风光不再 年近九旬的张桂汀讲话中气十足:“那时候说书,可风...
查看更多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
2008.12.11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
专题报道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 藏族英雄史诗。世界上著名的三大史诗之一。产生于藏族氏族社会开始解体、奴隶制政权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公元10世纪后,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并开始广泛流传。这部巨著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涉 及藏族古代历史、地理、宗事、宗教、医学等各方面,极富科学价值。作为格萨尔发祥地之一的青海省,经过40 余年的搜集、翻译、整理,已发掘出120多部,诗行达100万行,字数达1300多万字...
查看更多
改革开放后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2008.12.11
改革开放后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其他新闻
改革开放后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如龙日前在拉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焕发出新的光彩。 马如龙介绍说,近30年来,西藏有关部门对流传于民间的戏剧、音乐、曲艺、民歌、谚语、故事等文学艺术积极搜集、整理,先后采录整理藏汉文资料3000多万字,发表有关藏族传统文化学术论文1000多篇,专著30多部。目...
查看更多
“中美文化论坛―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在京闭幕
2008.12.11
“中美文化论坛―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在京闭幕
其他新闻
“中美文化论坛―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在京闭幕 “中美文化论坛――数字化时代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现”学术研讨会于12月9日在北京闭幕。在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活动中,来自中美双方的50多位官员、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就相关论题进行了深入而积极的讨论。文化部部长蔡武会见并宴请了来华参加研讨会的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代表团和部分中美两国专家学者,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出席闭幕式并致辞。 蔡武于12月9日中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并宴请美国代表团。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
查看更多
略谈古琴音乐艺术
2008.12.12
略谈古琴音乐艺术
专题报道
略谈古琴音乐艺术 一、 发展简史 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在古代只叫做琴,近代为区别于其它乐器,才习惯地叫做古琴或七弦琴。古琴有大量的音乐遗传和理论文献,还有几百年以至一千多年前的古代良琴保存到今天。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国风》中就提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是两千五百年前编辑成书的,古琴从产生到流行于人民之中并被写到诗里收入《诗经》,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所以,说古琴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是比较符合历史发展的...
查看更多
关注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暖流”画展将开幕
2008.12.12
关注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暖流”画展将开幕
其他新闻
关注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暖流”画展将开幕偏爱江南水竹居(国画) 孙君良 苏州吉祥图(国画) 李延声 北京山水(国画) 唐允明 成都人家在翠微(国画) 满维起 北京 聚集了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院长以及全国各地著名书画艺术团体133位知名画家138幅作品的大型赈灾画展,将于12月16日在四川成都展出。展览以“暖流·重建美好精神家园”为题,展览的收入全部用于灾区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黄梅戏唱词表现形式
2008.12.15
黄梅戏唱词表现形式
专题报道
黄梅戏唱词表现形式黄梅戏唱词表现形式之一:独唱 独唱(相当于“独白”)在我国古代戏曲中,一向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如元人杂剧,差不多每折戏都由一套曲子组成,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只是在其中插几句白,加以衬托。显然是受了民间曲艺如“赚词”“诸宫调”的影响。它标志着我国戏剧艺术尚处于青少年时期。至于年轻的地方剧种如黄梅戏,亦复如此。最明显的是往往主要角色一上场便唱,用大段的唱代替“引子”“定场诗”或“坐场白”。而唱词一开始总不外是“表我家住之在黄梅县内,我姓...
查看更多
奇―细品歙砚
2008.12.15
奇―细品歙砚
专题报道
奇―细品歙砚 身兼“八德”推歙石 砚乃“文房四宝”之一,性质坚固,百世不朽;是融绘画、书法、雕刻等各种艺术特色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通过对其源流的探讨,使我们能够看到砚在文字书写中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砚磨之具,砚是与墨、笔伴生而发展的,至迟在秦代就出现了。到了汉代,不仅有文献记载而且出土实物都证明砚已普遍使用。 历代论砚,当以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鲁砚、信州砚、温州砚、灵壁砚、贺兰砚、菊花砚最为著名,其中以前四者号称...
查看更多
徽州三雕
2008.12.15
徽州三雕
专题报道
徽州三雕 古代徽州辖地包括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和江西省婺源县。"徽州三雕"为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徽派"三雕"以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 溯源 据史记记载,古徽州历史悠久,从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古徽州建郡之始迄今近两千年。它地...
查看更多
传统与现代结合 龙江皮影绝境中求新生
2008.12.15
传统与现代结合 龙江皮影绝境中求新生
专题报道
传统与现代结合龙江皮影绝境中求新生 一幅白白的纱,一盏昏黄的灯,一场仙鹤与乌龟的较量正在锣、鼓、钹的伴奏下上演。而这浮现在幕布上活灵活现的皮影戏的操纵者却是两个机器人。记者在久闻民间艺术工作室惊奇地看到,几个小学生正在用遥控器控制机器人完成原来由艺术家才能完成的皮影表演。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由机器人操作的皮影,在白纱后灵动地跳跃,所有的动作与皮影艺人的操作并无二异。机器人舞动下的灵动影像,似乎在告诉人们,古老的皮影艺术正在寻找着新的生机…… 说...
查看更多
1
157
158
159
160
161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