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廊桥修复的精神传承!泰顺廊桥记忆馆开馆!
10周年媒体报道
为助推廊桥申遗,真实记录廊桥修复保护与非遗传承的非凡历程,2019年11月15日下午,泰顺廊桥记忆馆开馆仪式在筱村镇文兴桥畔隆重举行。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张玉红、管理处处长李晓松,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胡雁,温州市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震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胡慧雷共同为泰顺廊桥记忆馆揭牌。 在开馆仪式上,当地畲族姑娘载歌载舞夹道欢迎,并为嘉宾敬...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之印刷技术 雕版印刷技艺标准出台
10周年媒体报道
2009年,中国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年后,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之印刷技术 雕版印刷技艺”于近日正式公布。 从现在开始,雕版印刷,有了国家行业标准。 清晰定义“雕版印刷技艺” 各种流程、工艺都有规定 雕版印刷对人类文明的传继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次公布的国家行业标准,清晰地定义...
查看更多
带您走进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10周年媒体报道
今天带你走进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一起感受非凡绝妙的古人智慧。 在雕版印刷出现之前,咱们的书籍“复印”完全靠手抄,但是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非常不靠谱。直至隋唐,机智的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于是刻板出现,雕版印刷术自此发明。 印章出现在周代以前,最初作为符信使用。东晋时候,大的印章有四寸见方,上面刻着120个字,已经是一篇短文了。印章太小...
查看更多
新疆玛纳斯:非遗舞蹈齐亮相 舞出团结和谐情
10周年媒体报道
2017年4月30日,在玛纳斯县首届全民运动会上,哈萨克族黑走马,维吾尔族麦西来甫、喀群赛乃姆、纳孜尔库姆等非物质文化民间舞蹈集体亮相,舞出了各族群众团结和谐情,搅热了五一假期群众文化生活。 玛纳斯县旱卡子滩乡演出的“民族团结百人黑走马”舞蹈队,由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组成,舞蹈刚一亮相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弹起心爱的冬不拉,舞起欢快的黑走马,热情欢快的舞蹈,跳出了广大群众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舞蹈中还...
查看更多
2019第十五届苏州端午民俗文化节即将启动
10周年媒体报道
端午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流传千年、生生不息。2009年,“苏州端午习俗”与湖北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组成“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9年第十五届苏州端午民俗文化节由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管委会主办,姑苏区委宣传部(网信办)、姑苏区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工作委员会、姑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姑苏区沧浪街道共同承办,围...
查看更多
玛纳斯:多角度挖掘 全方位记录
10周年媒体报道
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玛纳斯》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主人公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23.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承“百科全书”。玛纳斯主要流传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2006年,玛纳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8年...
查看更多
自治区非遗摄制组赴皮山拍摄《玛纳斯》
10周年媒体报道
2016年9月6日,自治区非遗摄制组赴皮山县康克尔柯尔克孜民族乡拍摄《玛纳斯》纪录片,内容包括柯尔克孜族生产生活现状、《玛纳斯》和“库姆孜”民间歌手在传承中作用发挥等。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叙述了柯尔克孜族传说中的英雄和首领玛纳斯及其子孙共八代人领导族人反抗异族(卡尔梅克人)的掠夺与奴役,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故事。《玛纳斯》不只是一部珍贵的文学遗产,而且也是研究柯尔克孜族语言、历史、民俗等方面的一部百科全书,不...
查看更多
西塞山下神舟会 万人空巷送神舟
10周年媒体报道
“去看神舟登江啦!”“今年的入水仪式听说在新落成的西塞神舟会滨江公园举行,要去看看!”“入选非遗十年,这么重要日子要去见识一下。”连日来,西塞神舟即将下水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 西塞山,壁立江干,危崖千尺,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山。6月20日,农历五月十八,也是大端午,西塞神舟会滨江公园,一艘长约7米、宽约2米、高约5余米的龙形“神舟”在人们簇拥下缓缓入水,顺江而下,渐行渐远。这便是已有2000余年历史“西塞神舟会”的压轴大戏——入水仪式。人们赋...
查看更多
百年民族史诗——孩子们也在学唱《格斯尔》
10周年媒体报道
金巴扎木苏在为孩子们讲《格斯尔》的故事。记者 张枨摄 一位耄耋之年的银发老人,一袭灰白色蒙古长袍,一把70年的四胡,一句句节奏鲜明的蒙语说唱词句,共同演绎出充满历史沧桑与厚重感的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格斯尔文化研究发展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斯)尔》内蒙古唯一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86岁的金巴扎木苏,正在向徒弟传授技艺。 《格萨(斯)尔》与《玛纳斯》《江格尔》并列我国三...
查看更多
秭归县组织开展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0周年纪念活动
10周年媒体报道
(通讯员 王奎)10月25日上午,庆祝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入选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0周年培训座谈会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我县组织文化干部和各级传承人参加了培训座谈,三峡大学朱祥贵、彭红卫教授分别就《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屈原、楚辞与端午之美》进行了授课,精彩授课使参训学员深受教育和启迪,大家一致表示,作为屈原故里的文化工作者和非遗传承人,更有责任传承和发扬端午文化、屈原文化。 下午,纪念演出活动...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