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9   星期一   农历四月廿二   谷雨 谷雨
搜索
新面貌、新体验——全新的浙江非遗网改版上线
地方新闻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经过数月的设计、内测和公测,“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www.zjich.cn,以下简称“浙江非遗网”)正式改版上线。 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官方网站,浙江非遗网创立于2009年,是宣传浙江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门户和窗口,也是公众查询浙江省各类非遗资料的简易数据库。此次改版从网站功能升级、栏目设置和页面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调整...
查看更多
广东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有新规 专家解读非遗保护新思路
专题报道
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制定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广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今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共计四章三十八条,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报与设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客家土楼 去年3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并要求各地研究制定省级及以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规范,积极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目前,广东省共...
查看更多
非遗遇上短视频——世界遗产地可持续生计项目带头人传播能力建设线上系列培训顺利举办
要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一方面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对于凝聚社区和群体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其保护和传承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即让遗产“活起来”,走进当代社会、走进大众,融入日常生活。 如今,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和新媒体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4月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
查看更多
长城脚下绽放非遗之美——2020“长城脚下话非遗”活动开幕
地方新闻
△长城脚下话非遗展示展销活动现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办、国办《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部署要求,深入挖掘长城文化价值、景观价值和人文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研讨非遗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秦皇岛市人民政府于2020年8月8日至11日在万里长城起点——山海关,共同主办“长城脚下话...
查看更多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下)
人物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 兼顾绘画 刻版业内的规矩是学徒三年零一个月出师,王文达十六岁成为画社学员,由于第一年主要学习文化课和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在进入画社的第四个年头自己年满二十岁时才正式学成出师。 在这四年的学徒经历中,王文达通过大量的刻版实操反复磨练专业技能,将师父传授的雕刻技法完整掌握,技艺水平日趋精进,成为画社新一代刻工中的杰出人才,只待日后的工作实践中能将所学的刻版技法融会贯通...
查看更多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启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2018年项目进展情况督查工作
地方新闻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有关2018年度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总体部署,在厅非遗处指导下,为高质量完成该项工作,省非遗保护中心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实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2018年项目进展情况督查工作,本次督查为期半个月。 江苏省共有15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被列入2018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名单,涉及8个地区(单位)。为做好本次督查工作...
查看更多
安德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多样性与非均质性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应该是把相关非遗项目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所有人,其中既包括“文化专家”,又包括并不一定熟悉项目具体知识却能理解其意义的大量普通人。他们所构成的非遗传承群体,具有非均质的、多样性的特点,这不仅体现在他们在传承和实践非遗项目过程中表现出的“作为非遗知识保存者的实践者”同“单纯实践者”之间的不同,也体现在他们围绕非遗项目而形成的目的、意愿等方面的差异。而这些不同或差异,在实际操作中,又往往会通过妥协和协商的方式得到缓解,并最终指...
查看更多
精彩夜吉林·2020消夏演出季暨第二届吉林非遗节举办
地方新闻
良辰美景,璀璨非遗。8月9日晚,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精彩夜吉林·2020消夏演出季暨第二届吉林非遗节在长春文庙广场拉开帷幕。   传统戏曲闪耀广场 作为开幕演出,河南豫剧院青年团的豫剧《穆桂英挂帅》为现场观众献上了原汁原味的豫腔豫调,鲜活的人物角色使现场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到了豫剧之美。“唱的真好”“现场看戏的感觉太震撼了!”台上演员们的一招一式,举手投足...
查看更多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论坛
自2007年我国在福建省设立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经过10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国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初见规模。 目前,全国已设立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其中11个在民族地区。此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设立了百余个特色鲜明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形成了分层多元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体系。 多年来,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在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促进区域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
查看更多
河北:力争成为长城保护利用传承的样本
专题报道
“长城脚下话非遗”长城沿线非遗展览展示活动在秦皇岛山海关古城举办,深入研讨非遗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走进太行”系列——全国青年美术家“行走长城”写生采风创作展览活动,以美术作品的形式展示长城文化;“全国新媒体自驾游长城”活动旨在宣传保护长城、弘扬长城精神……近期,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围绕“长城”主题组织开展多项活动,掀起“长城文旅”热潮。 根据《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我国计划用4年左右时间,到2023年底...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