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铜器制作技艺(喀什维吾尔族铜器制作技艺)
2021.08.23
铜器制作技艺(喀什维吾尔族铜器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喀什维吾尔族铜器制作技艺是我国传统铜器制作技艺代表之一,主要流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并辐射到周边的疏附、疏勒、莎车、英吉沙等县以及和田地区部分县市、阿克苏地区部分县市。喀什位于新疆西南部,古称“疏勒”,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还是新疆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喀什维吾尔族铜器制作技艺的产生与维吾尔族的历史发展、民俗风情、文化艺术息息相关。 维吾尔族铜器制作技艺至今仍保留了最传统的加工技巧,很少用机械化工具。该技艺有4...
查看更多
传统香制作技艺(清苑传统制香技艺)
2021.08.23
传统香制作技艺(清苑传统制香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清苑传统制香技艺是一种以香药、天然植物香料为原料制成香品的传统手工技艺,是我国传统香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主要流布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魏村镇、冉庄镇、阳城镇及周边区域。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位于冀中平原京津石三角腹地,属于温带大陆性季节气候。该地区树木种类繁多,植物茂盛,以榆树、杨树、野芙蓉等粘性植物为主,是制香的最佳原材料。保定地区优越的生产生活环境,便利的交通区位及丰厚的文化积淀,促进了清苑传统制香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清苑香以中草药、天然花香原料、可食用类香...
查看更多
传统香制作技艺(福建香制作技艺)
2021.08.23
传统香制作技艺(福建香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福建香制作技艺是我国传统香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以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达埔镇和厦门市海沧区为核心流布地区。泉州及厦门地区位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湿热,林地土壤肥沃,宜于各种本草药材的生长,为香制作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和适宜的自然环境,加之当地海、陆、空运输便利,为香材的培育与制作技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福建香以闽南当地及国内外数百种芳香性天然本草药材为主要原料,遵循古法制作而成。其制作技艺包括以下流程:应时采收各种自然界天然本草香料;因人因时而异设计香方,以君...
查看更多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2021.08.23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是我国传统美食制作技艺之一。山东省豆腐传统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泰安市泰山区、岱岳区及泰山周边区域。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城区位于泰山脚下,依山而建,山城一体。下辖的肥城市汶阳镇土地肥沃,土壤为褐土和棕壤,对农作物大豆的种植十分有利。泰安水资源丰富,水质清冽甘醇,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极易使豆腐中的蛋白质凝固,优良的水质和大豆是豆腐制作天然的原材料。 泰安豆腐的制作过程包括黄豆的粉碎、去皮、浸泡、磨浆、剥沫、滤浆、煮浆、点浆、上包等工序。制成的豆腐...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
2021.08.23
中医诊疗法(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是由名医孔伯华创立并在其家族世代传承的中医诊疗法,主要分布于京津冀和山东地区,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孔伯华,1884年出生于山东济南,是孔子第七十四代孙。他20岁开始行医,1910年受邀任北京外城官医院医官,形成了独特的“寒温融会”的学术特色。孔伯华在中医临床实践、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918年廊坊防疫,开创中国卫生防疫之先河;所著《传染病八种症治析疑》是中医防治传染病的重要参考;将多位后人及传人培养为名医大家,包括内科...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津沽脏腑推拿)
2021.08.23
中医诊疗法(津沽脏腑推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津沽脏腑推拿是通过医生在病人腹部运用推拿手法,治疗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内科、妇科、儿科等病症,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诊疗法。它起源于天津,并以天津为中心,流布到北京、上海、广东、辽宁、云南等地。 “津”“沽”均为天津的别名,因其地处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且靠近北京,历来经济文化十分繁荣。清末民初时期,天津作为北方最早开放的城市,富商及达官显贵云集,凡有病痛小恙,即求医问药,许多著名中医因而聚集天津,其中不乏脏腑推拿名家。脏腑推拿对内科、妇科病症具有...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摸骨正脊术)
2021.08.23
中医诊疗法(摸骨正脊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摸骨正脊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继承传统骨伤治疗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总结和临床实践,发展形成的一套独具特色的正脊治疗手法。它以脊柱为中心,用整复脊椎关节错动手法,使督脉的气血条达、经络通畅、阴阳调和,进而达到消除病痛的目的。 摸骨正脊术主要集中在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一带,分布区域为晋中市、太原市和吕梁市的所辖区域,包括太谷县、平遥县、介休市、孝义市等地。南北辐射至山西省的运城市、临汾市及周边。近年来,该遗产项目也在黑龙江、广东、浙江等地广为流传。 骨伤是一种常...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丁氏推拿疗法)
2021.08.23
中医诊疗法(丁氏推拿疗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推拿是最古老的治疗方法之一,与针灸、中药等共同构成中医疗法体系。丁氏推拿发轫于清朝同治年间丁凤山的一指禅推拿学术流派,以丁树山一支成就最为辉煌,其弟子朱春霆是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的首任校长,为推拿现代教育的开创者,对丁氏推拿流派在国内广泛传播起到推动作用;丁树山之子丁季峰,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㨰法推拿流派,是推拿创新发展的代表人物。丁氏推拿疗法的核心要素是手法和功法,手法主要是一指禅推法和㨰法,功法主要是易筋经。一指禅推法是以拇指端接触操作面,前臂左...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朱氏妇科疗法)
2021.08.23
中医诊疗法(朱氏妇科疗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朱氏妇科疗法发轫于江苏南通,发展于沪上,是由朱南山先生创立的,奠基于朱小南先生,发展于国医大师朱南孙,至今已历百余年。20世纪初,朱南山拜南通儒医沈锡麟为师,以治时疫重症成名乡里。1916年朱南山徙居上海,设诊所于开封路同兴里,不久即为上海滩名医。1933年设诊所名“南山小筑”,每日诊治200-300号患者。他仿仲景十问之意制定了《妇科十问口诀》,论治注重调气血、疏肝气、健脾气、益胃气,辨证精准,用药得力,效优价廉,得“朱一帖”之名,朱氏妇科始有建树。朱小...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绍派伤寒)
2021.08.23
中医诊疗法(绍派伤寒)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绍派伤寒是治疗外感病的一种独特诊疗方法,主要分布于浙江省绍兴市全境,辐射全省及华东地区。 绍兴湿润多雨,民众喜饮茶酒,易患伤寒。为医治这一病症,当地医生经过不断实践,创立了绍派伤寒。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伤寒典》列“治例”九类,为其滥觞。清代俞根初弘扬景岳学术并确立了绍派伤寒,记载于《通俗伤寒论》,序曰:“吾绍伤寒有专科,名曰绍派。”1776年,俞根初将《通俗伤寒论》手稿授予何秀山。何廉臣受业于其祖何秀山,传子幼廉、筱廉,徒曹炳章等,校勘、增订《通俗伤寒论...
查看更多
1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